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世卫组织警示:65℃以上热饮或增加致癌风险,列为2A类致癌物

时间:2025-08-27    作者:游乐小编    

8月26日消息,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电热水壶可能析出重金属锰,长期摄入或有害甚至致癌”的说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不少消费者的担忧。针对这一说法,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研究员刘艳作出了科学回应。

刘艳研究员指出,通常所说的“高锰钢”是指锰含量超过10%的不锈钢材料。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并未禁止这类材料用于食品接触类器具,而是对其锰元素的迁移量做出了明确限制——不得超过2mg/kg。只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并通过相关检测,其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她进一步解释,即便是使用含锰不锈钢制造的电热水壶,在极端情况下——例如持续反复煮沸超过1000小时——才可能析出极其微量的锰元素。这些以离子形式进入水中的锰含量非常有限,对人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因此,“电热水壶析出锰会致癌”的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相比对锰元素的担忧,专家特别提醒公众关注另一个更值得警惕的健康风险——饮用水的温度。

健康人群的口腔和食道黏膜较为脆弱,适宜温度通常在10~40℃之间,最高耐受温度约为50~60℃。当我们感觉水“烫口”时,水温往往已经达到70℃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65℃以上的热饮明确列为2A类致癌物,即可能对人类具有致癌风险。

我国最新发布的《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同样指出,“热饮烫食”习惯是食管癌的重要高风险因素之一。

长期饮用过烫的水或热饮会反复刺激和损伤食道黏膜。尽管黏膜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持续的“损伤-修复”循环可能增加细胞异常变化的风险,长期积累甚至可能诱发癌变。很多人由于习惯了高温饮食,对“烫”的感知逐渐变得迟钝,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黏膜损伤。

专家建议,正确饮水应牢记以下五点: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水温控制在35~40℃最为适宜;小口慢饮,避免大口猛灌;不要用饮料替代日常饮水;即使天气炎热,也应尽量少喝冰水。

警惕!世卫组织:65℃以上热饮属2A类致癌物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