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 软件 资讯 排行榜 专题
首页
科技
智元机器人拆解:人才与资本的博弈揭示行业走向

智元机器人拆解:人才与资本的博弈揭示行业走向

热心网友
36
转载
2025-10-21
来源: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6863.html

出品 | 虎嗅科技组

作者 | 宋思杭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10月10日晚间,有消息透露,智元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在香港启动IPO,目标估值区间为400亿至500亿港元。对此,虎嗅第一时间向智元机器人求证,对方已经否认了这一传闻。

随后,虎嗅进一步了解到,2024年智元机器人的营收规模约为1亿元。智元方面向虎嗅透露,公司预计2025年营收将实现数倍增长。不久前,智元刚刚发布了其第二代仿人机器人“精灵G2”,据称目前已锁定数亿元订单。

事实上从2025年开始,这家公司就始终身处科技创投圈的风口浪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智元机器人正式公布了一份合伙人名单:其中前三位均来自华为,他们也是公司最核心的三位掌舵人,分别主导战略规划、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

这份名单一经发布,立刻在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对比这家成立仅两年半的公司如今的市场估值与业务规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一家带有浓厚华为基因的企业吗?”

但如果近距离观察,你会发现这家具身智能公司的独特之处——它不完全归属于华为体系,也不像其他任何科技大厂。

当然,智元的创始团队中确实不乏来自华为及知名科技企业的高管;在行事风格上,也或多或少带着大公司的烙印。在中国科技企业的叙事中,华为已然成为一种象征——强大的组织力、长期主义的研发精神,以及敢于在硬科技赛道上“压强突击”。而这些特质,同样在智元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但如果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华为特色”,显然低估了这家公司的复杂性。

2025年对智元来说尤为关键。从3月公司法人变更为邓泰华,到9月这份带有明显华为色彩的合伙人名单公之于众,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这家公司还发生了多件震动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事件:1)完成多笔巨额融资,包括腾讯、京东在内的多家巨头入股;2)联合高瓴资本设立产业基金,并计划投资多家具身公司;3)收购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却否认了“借壳上市”的说法。

然而,这些只是表象的“复杂”。其更深层次的复杂性则体现在这家初创公司的组织管理体系与商业路线规划上。近半年来,虎嗅持续近距离观察该公司,并分别与智元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兼具身业务部总裁姚旦青、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和首席科学家罗剑峤进行了深入交流。下面我们将尝试从组织进化与商业路线的双重角度,对这家看似“复杂”的公司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

智元的“双套机制”

智元目前的一个关键卡点在于:对于一家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创业公司而言,既需要保持前沿技术的创新能力,又要确保商业化目标的顺利实现。这意味着,组织必须做出清晰的分工。

虎嗅独家获悉,智元内部正在运行一套“双套机制”——即采用两套管理模式分别管理不同团队。一套机制适用于不设置任何OKR或KPI的“创新团队”,这支团队仅约数十人,专注于从0到1的技术探索,且不背负商业化指标。其领头人正是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兼CTO彭志辉;

而另一套机制则适用于公司内部的大部分团队,包括Genie、通用和灵犀团队。他们专注于从1到N的产品落地,将前者的技术成果打磨成可规模交付的产品。

这样的分工设计,正是智元在“创新突破与商业化落地”这两难问题之间找到的平衡点。对于一家成立仅两年半的初创公司来说,既要守护前沿突破的“高光时刻”,又要满足商业化节奏的要求。如果没有这样的机制,很可能在两条路线上顾此失彼。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智元在人才选拔、管理方法乃至文化氛围上,都做出了与传统大厂截然不同的选择。

在智元的发展故事中,“组织”几乎是与“技术”并列的关键词。相比很多依赖大厂基因或资本光环起家的公司,智元更像是从“人”开始搭建的。

为了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确保团队始终站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第一梯队,姚旦青告诉虎嗅,公司并不热衷于吸纳那些在头部企业带过大规模团队的高管,因为那套方法论在具身智能领域未必能有效复制。他们真正看重的,是那些能够在一线将技术做到极致的人。

于是,智元的人才画像很快清晰起来:一部分是从自动驾驶领域转型而来的算法工程师,他们习惯于和大模型、端到端的感知体系打交道;另一部分则是年轻的博士,虽然刚毕业不久,但在具身智能领域已有扎实的研究成果。智元需要的不是简历的光鲜,而是能否把技术真正做出来。

这种独特的选人逻辑,也决定了智元在组织架构上的特殊设计。公司虽然将顶尖的研究人才和工程落地人才分为两支队伍,但这并非彼此隔绝的两个孤岛,而是保持着充分的流动与互动。

在实际工作中,落地团队的成员也可能参与到创新环节,而突破性团队的想法也会被快速验证落地。

这套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保护那些关键的“创新高光时刻”,让最有天赋的人免于陷入琐碎执行的泥潭,同时又能保证成果被迅速转化。

如果说“双套机制”体现了智元在组织层面的实验精神,那么它的管理方式则展现出一种效率至上的创业气质。智元内部同样设有OKR体系,但与传统大厂不同的是,OKR并非僵化的考核工具,而是对齐目标的框架。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每周的“重点工作指引”:管理层会给出关键方向,却不去规定细节执行。团队成员知道该把力气往哪儿使,但保留了足够自由度去选择实现路径。

这种做法极大地提升了产出效率,以至于他们对外宣称,“团队效率非常高,一个季度能完成大厂一年的成果。”

而在这种管理哲学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文化因素。

智元的核心团队成员普遍是90后、95后,团队建设常常通过玩游戏、打篮球这类轻松活动进行;而在更高管理层面,公司每个季度会举办一次“务虚会”,挑选环境舒适的地方,大家围绕战略布局、行业趋势、价值观等议题展开长谈。

就在两个月前,虎嗅与姚旦青进行面对面对话前不久,团队刚在西双版纳举办了一场务虚会,那次会议的重点是明确新财年的业绩目标。

生态版图正在成形

近期,智元在商业路线规划上正在发生一些关键变化。就在智元结束那场“西双版纳之旅”之后的一个月,这家公司的创始人邓泰华罕见地站到了聚光灯下。在8月中旬的一场公司大会上,邓泰华直截了当地亮明了智元的商业路线:先toB再toC。

他把话说得很直白:当下,智元的重心是服务大客户,“虽然目前以大客户直销为主,但接下来将转为‘伙伴优先’,预计明年合作伙伴渠道占比将大幅提升。”换句话讲,今天智元的销售模式依旧是自己亲自去跑订单,但未来要把合作伴推到前台。

这不仅仅是渠道策略的调整,更像是一家“初创公司”向“大公司”切换的标志。不少大公司当年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早期依靠直销拿下标杆客户,稳住营收和现金流;等产品和供应链逐渐成型,再通过渠道伙伴做大市场。

但区别在于,智元几乎在成立两年半时就把话挑明,甚至还在闭门会议上放出“即便没有营收,现金流也能撑三年”的豪言。这或许也是来自于公司创始人、前华为副总裁邓泰华的底气。

这种“大公司范儿”不仅仅体现在战略规划上,还体现在其庞大的生态链布局上。后者也是智元与其他具身智能公司拉开差距的关键所在。

首先是站在智元背后的股东阵容:腾讯、京东、比亚迪、卧龙电驱、龙旗科技、华发集团、蓝驰创投、软通动力,以及上海、临港等地国资的加持。这些股东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更是渠道、供应链、场景落地等全链条资源。

6月,智元还联合高瓴资本成立了规模达数十亿元的产业基金,用来投“早中期”具身智能领域的小型创新企业。

目前,智元已经与多家产业链企业展开合作,甚至共同出资成立具身公司。比如,智元机器人与软通动力携手成立了面向3C制造、交互服务等场景的相关业务。

同时,智元也没少用资本手段直接切入产业链。今年7月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操作在行业内炸开了锅。作为智元正式披露的首个收购案例,被视为公司运用资本加速产业整合的典型信号。智元合伙人姚旦青后来回应说:“新事物是需要创新的,包括资本层面的创新。”

从这个角度看,智元并非单纯的机器人创业公司,更像是一个平台型打法,把上下游都吸纳进来。

不过,虎嗅也注意到,智元并没有把重心完全押注在toB路线上。在过去半年里,智元先后面向消费端推出多款机器人,售价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9月30日,它又在无锡落地了全球首个机器人体验中心,但馆内暂时没有销售计划。

表面上,智元把重心押在toB;往深处看,它在用大公司式的生态打法,给自己搭一条“先跑通现金流、再谋长期市场”的双轨路径。

接下来要关注的,反而是这些合作细节带来的收入占比会否大幅提升。这些细节,才是判断智元能否真正撑起“头部公司”地位的关键指标。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相关攻略

智元机器人拆解:人才与资本的博弈揭示行业走向
科技
智元机器人拆解:人才与资本的博弈揭示行业走向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宋思杭编辑|苗正卿头图|视觉中国10月10日晚,有消息称,智元机器人计划于2026年在香港启动IPO,目标估值区间为400亿至500亿港币。对此,虎嗅第一时间向智元机器人求证,

热心网友
10.21
市值蒸发千亿后,3招教你实现强势逆袭
科技
市值蒸发千亿后,3招教你实现强势逆袭

今年8月,亚洲最大的动捕棚在北京怀柔正式启动。在其内部,由130台Vicon光学动捕设备组成的相机矩阵,可支持15-20人的同场混战动捕,为影视级动画和3A游戏等高精度内容提供支持。一个月后,曾在日

热心网友
10.20
揭秘OpenAI变现迷局:为何从理想转向现实利益?
科技
揭秘OpenAI变现迷局:为何从理想转向现实利益?

10月15日消息,Sam Altman 在X上官宣将于12月推出成 人内容。奥特曼写道:“随着我们更全面地推行年龄限制,并践行‘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成年用户’的原则,我们将允许更多内容,例如允许经过

热心网友
10.20
4人团队如何打造估值2.5亿美金产品
科技
4人团队如何打造估值2.5亿美金产品

2024年,一家名为Granola的初创公司以极简主义理念和精准的用户定位,迅速在AI会议笔记领域崭露头角。Granola于2024年5月正式推出产品,仅用5个月便完成A轮融资,并保持着每周10%的

热心网友
10.19
Pika Figure03开箱实测:性价比逆袭的多模态AI
科技
Pika Figure03开箱实测:性价比逆袭的多模态AI

10月10日消息,Figure宣布上新,推出了第三代AI人形机器人。产品更新的主要突破点是感官套件和手部系统,Figure的工程师在软硬件领域均做了调整,用于实现 Helix - Figure 专有

热心网友
10.14

最新APP

全民枪战2
全民枪战2
飞行射击 10-21
口袋梦幻屋
口袋梦幻屋
休闲益智 10-21
深夜烧烤游戏
深夜烧烤游戏
角色扮演 10-21
逃离城市乡村生活汉化
逃离城市乡村生活汉化
动作冒险 10-21
机甲战争游戏
机甲战争游戏
飞行射击 10-21

热门推荐

忍者龙剑传4获媒体83分盛赞,革新战斗铸就系列新巅峰
科技
忍者龙剑传4获媒体83分盛赞,革新战斗铸就系列新巅峰

由Team Ninja与白金工作室联合打造的忍者龙剑传4已于今日正式推出。随着游戏解禁,各大媒体评分陆续公布,M站综合得分为83分,IGN与GameSpot均给出8分评价。国际知名游戏媒体Games

热心网友
10.21
寒武纪募资39.85亿加码AI芯片,大模型计算平台落地加速
科技
寒武纪募资39.85亿加码AI芯片,大模型计算平台落地加速

中科寒武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宣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已完成股份登记。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333 49万股,已于10月16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完成登记。发行价

热心网友
10.21
小米汽车逆势增长:SU7热销背后的用户共建技术生态
科技
小米汽车逆势增长:SU7热销背后的用户共建技术生态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弥漫的当下,小米汽车正以黑马之姿打破行业格局。尽管网络舆论场中争议不断,但SU7车型上市即售罄的市场表现,以及YU7车型未发先火的预售态势,让这家跨界造车企业成为行业焦点。其 "技

热心网友
10.21
泰国上市公司 RSXYZ 新增购入 21.97 枚 BTC,持仓总量达 74.97 枚
web3.0
泰国上市公司 RSXYZ 新增购入 21.97 枚 BTC,持仓总量达 74.97 枚

近期,泰国上市公司RSXYZ宣布新增购入21 97 枚比特币(BTC),使其持仓总量达到74 97 枚 BTC。这一举措引发了市场对企业加密资产配置策略的关注。

热心网友
10.21
饥荒联机版巨型蠕虫打法:3个技巧轻松击杀
手游攻略
饥荒联机版巨型蠕虫打法:3个技巧轻松击杀

饥荒联机版巨大蠕虫怎么打,在二十五天后,每次洞穴蠕虫袭击会有5%概率生成巨大蠕虫,而每次未生成巨大蠕虫的袭击会使得下一次生成巨大蠕虫的概率提升5%,一直到50%。而当生成巨大蠕虫后

热心网友
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