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揭秘:英伟达中国市场如何从95%份额跌至0%
黄仁勋的这次演讲,水准相当不俗。
10月6日,他出现在纽约,在美国城堡证券举办的一场闭门对话,对话在10天后,也就是昨天,被公布。
台下坐着华尔街最敏锐的一群人,掌控着全球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向;台上,黄仁勋穿着那件标志性的黑皮夹克,讲了一个横跨30年的故事。
从显卡、到加速计算、再到AI工厂,他几乎重述了整部“人工智能的演化史”。
这场对话密度极高,如同在听一位哲学家回顾工业革命,只不过他谈的是算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那句几乎带点预言意味的话:
The future of computation is 100% generated.未来的计算,将是百分之百的生成式。
听完,我觉得,他在讲人类的下一种生产方式。现在,请允许我把理解后的内容汇报给你。
一
先说说他都说了什么吧。
回到了1993年,那个互联网还没普及的年代。
那时所有投资都在抢CPU,因为摩尔定律还在,晶体管越做越小,性能就能翻倍。所有人都在追“更通用、更强大的处理器”。
但他看到了极限,他说:
通用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它往往对“极难的问题,没那么好用”。
所以,他干了一件“反主流”的事,造一个专门为“难问题”服务的计算加 速 器。
那时,没人觉得这事能成,因为没有市场、没有标准、也没有软件生态。但他赌了一件事:未来的计算,是多种力量协作。
这其实是工业革命的语言,CPU是“通用工人”,GPU是“专业匠人”,被他翻译成了算力的逻辑。
到了1990年代的英伟达,很惨。
没人知道GPU是干嘛的,投资人问他:“你这东西能干什么?”他回答说:“帮游戏公司做三维世界。”那时,这句话几乎没人听懂。
他讲到,当时连市场都要自己造,他们和 Electronic Arts 一起做3D游戏,用游戏反过来证明GPU的价值。一句话概括:技术没市场,就得先造一个市场。
这段故事有点像今天的AI,没人知道“生成式AI”该怎么商业化,但你看英伟达的做法,先造生态、再等市场出现。
所以,这更像:发明技术,也发明市场。
聊到2000年代,黄仁勋开始讲“CUDA”;那是英伟达的第二次转折,把显卡变成了“通用计算平台”。
他说,在此之前,GPU只能画图画。但科学家们、研究人员开始发现它的并行计算能力。于是,英伟达发明了CUDA,一套能让任何人都能写GPU程序的语言。
从那一刻起,GPU成了一种“语言”,世界上所有的计算,都可以“借用英伟达的脑子”。也正是它,让AI有了生长的土壤,让硬件第一次有了“思想的接口”。
讲到这儿,他语气变得兴奋起来。因为接下来,就是英伟达“亚当时刻”。
2012年,三位科学家——Geoffrey Hinton、Andrew Ng、Yann LeCun——几乎同时找上门,他们都在研究计算机视觉,遇到同一个问题:算力不够。
怎么办?
于是英伟达帮他们造了一个“专用加速库”,叫 cuDNN,这套库,让神经网络的训练速度直接飞起来。那一年,AlexNet在图像识别比赛上碾压所有对手,AI从此,开始“真正跑起来”。
他说:“那一刻我意识到,神经网络是一种‘通用函数逼近器’——它可以学习任何函数,模拟任何智能。”
这句话太有意思了。
表面是技术原理,实际是文明隐喻。从“图像到智能”,人类第一次用机器去模仿思维的结构,那一年,是AI的第一次觉醒。
讲到这里,他突然转向了一个更大的概念:AI工厂。
他说,这是英伟达的核心战略。
AI工厂和传统数据中心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储存信息,而是“生产智能”,每一次训练、每一次生成、每一次推理,本质上在“制造过程”。
他说:我们在造一个完整的智能基础设施设施。
英伟达从设计GPU,变成设计“生产体系”,从芯片、网络、服务器、软件、再到算法,几乎是一体化协同。
这个概念特别像工业革命里的“蒸汽机厂”:蒸汽机带来了机械动力,AI工厂带来的则是“认知动力”,一个制造铁的,一个制造智能的。
所以,从此,英伟达是“新工业体系的底层”,芯片是钢铁,而AI工厂,才是炼钢厂。
二
在谈到AI未来时,他抛出了另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说法:未来的企业里,会有两种员工:人类与AI,AI将成为“数字劳动力”的一部分,每家公司都要学会如何“入职”自己的AI。
他甚至说:CIO将成为AI的HR部门。
这话听起来像玩笑,但背后是深刻的结构变化,因为AI是“员工”,需要被训练、被文化化、被管理。
他说:你需要教它公司的文化、知识、流程——就像教一个新人,而英伟达提供那套“让AI学会工作”的生产体系。
所以,我们谈AI赋能业务,现在要反过来——业务要学会管理AI,当“算力”成为劳动力的一部分,企业的边界就被重新定义了。
智远认为,这是“组织革命”的开始。
讲到全球竞争,他提到了中国,一句话让全场安静了下来,他说:
我们现在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95%,变成了0%;出口管制,让英伟达彻底退出了中国。
然后,他话锋一转:
任何政策,如果让美国失去世界上第二大的计算市场,那就不是好政策。
这是整场演讲里最“政治”的一段。
他没有直接批评政府,但意思非常清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黄仁勋还补了一句:AI研究者遍布全球,超过一半在中国,让他们不能用美国的技术,是战略性错误。
我觉得,他在间歇性提醒美国:
如果AI是新工业革命,那“技术制裁”,就等于退出工业秩序,这是CEO用商业逻辑在讲地缘政治。
好吧,到了最后,他回到了那句最像预言的总结:
“The future of computation is 100% generated.”未来的计算,将是百分百的生成式。
他说,“传统计算是‘检索式’——你问,它查。AI计算是‘生成式’的——你问,它创造,从‘搜索’到‘生成’”,人类第一次让机器具备了想象力。
他举例说:
像Sora那样的视频、像Perplexity那样的搜索,全是生成的像素、生成的内容。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所有结果都是生成的世界界。
我觉得,这句话是整场演讲的哲学核心。
他讲文明走向,人类第一次用机器去生成现实,如果工业革命是“力量的解放”,那生成革命就是“想象力的解放”。
三
讲到这里故事已经很清楚了,他想铺垫一个新世界观,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以下为智远分析时刻:
首先得明白,这场演讲不是技术汇报,也不是媒体采访,更像一次“算力世界观”的宣言。
他面对坐在纽约Citadel Securities的那一群掌控全球资本方向的人。什么概念?这决定了,他要讲的内容是“未来的世界会怎样”。
在黄仁勋的语境里,算力是生产力。
过去我们说“计算机行业”,更像在卖零件、卖性能、卖速度;但他在讲“计算的社会意义”,讲加速计算、讲AI工厂、讲数字劳动力。
这都在建构一个“AI世界的经济学”,他把算力,叫新能源;算法,叫新机器;数据,叫新原料材料。
所以你看,他整场演讲都在资本动员,他知道美国现在的AI政策是“半开放半封锁”的状态,他不能直接反对,但可以用“底层逻辑”去重新诠释。
怎么诠释?
他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说“让中国的研究者不用美国技术,是战略性错误”。表面像陈述事实,其实在给政策层“留台阶”。
诶,我想赢,但别输掉整个市场,我理解你们怕泄密,但别把自己锁在笼子里。
这其实CEO能做到的最高级沟通,用商业逻辑去暗示政治逻辑。
他说“主权AI”“为全球AI生态辩护”,他在帮美国找一个“继续开放”的理由。
第三点,智远认为他在做“政策叙事布局”的。
这一点最有意思。他很聪明,他知道美国现在的AI政策是“半开放半封锁”的状态,他不能直接反对,但可以用“底层逻辑”去重新诠释。
那整场演讲最打动人的地方,我认为是他的情绪。
如果你看了原视频,会觉得,他讲AI工厂时,那种语气像在讲一座新城城市。
他想用“故事化的语言”去让投资人相信,AI是一个“叙事入口”。
智远认为,这是黄仁勋最大的能力:他能把技术讲成 人文,把算力讲成信仰,这就是一种“精神工程”。
所以,讲到这里,你就明白了,他整场演讲是资本动员。
所以,回头想,他这场演讲,到底想让谁看到呢?
一,资本,AI工厂、计算都在给投资人看。
二,政策,他明白美国现在的尴尬,想赢,但又怕开放。于是,他留了余地,说出口管制是“战略性错误”。
三,产业,他知道所有做AI的人都在等一个信号,机器在进化,人也得进化。
所以,不同的人,部分。但所有的人,共识——AI,在学习人,人应该去驾驭它。
相关攻略

黄仁勋的这次演讲,质量有点高。10月6日,他出现在纽约,美国城堡证券举办的一场闭门对话,对话在10天后,也就是昨天,被公布。台下坐着华尔街最敏锐的一群人,掌控着全球数万亿美金的资金流;台上,黄仁勋穿

Meta Platforms前高管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最新警告称,人工智能行业出现市场调整的可能性“相当高”,同时他还对“超级人工智能”的概念提出质疑。克莱格曾作为英国自由民主党党魁

当华盛顿对中国科技崛起宣战时,它原以为自己牢牢占据上风。华盛顿宣布加征关税、发布出口禁令、出台实体清单、进行芯片制裁等等,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在于孤立中国,切断中国获得西方技术的渠道,扼杀中国技术发展

近日,闻泰科技一纸公告引发中国半导体行业地震。九月底,荷兰政府下令冻结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在全球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为期一年。闻泰科技,这家创下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跨境并购纪录的公司,被

Sora2火半个月后,现在关注的人少了。但我发现,国内几家大厂反而开始悄悄研究。理由很简单:一,它能低成本传播;二,它能拿到更多语料,喂给模型加速迭代。听起来蛮技术,但这件事儿的本质,不在工具层面,
热门专题


热门推荐

10月19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沐曦集成电路(南京)有限公司近日在南京公开发布首款全国产通用GPU——曦云C600,标志着国产高性能GPU实现历史性突破。“在算力成为数字经济‘硬通货’的背景下,通

南京建邺高新区近日迎来重要里程碑——全国排名前三的小米汽车交付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这座集展示、交付、体验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场馆,不仅成为小米汽车在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更以“旧厂房焕新颜”的改造模

本周,我国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及能源开发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多个重大工程实现突破性进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在能源领域,全球单机规模最大的光热发电项目——青海格尔木350MW塔式光热发电工程正式

10月19日消息,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0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发现,该厂自国庆中秋长假之后,就已经限制出货,并计划自下周起实施“上四休三”工作制。与此同时,有

Gate io (芝麻开门) 交易所:2025年新手体验与深度评测嘿,各位数字资产爱好者,我是个在加密世界里摸爬滚打了几年,也算是经历过牛熊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