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频ToC破局关键:社交才是终极形态
Sora2问世半个多月后,如今关注的热度明显降了下来。
不过我注意到,国内几家大厂反而在悄悄布局。原因很直接:第一,它具有低成本传播优势;第二,能够持续获取海量语料数据,为模型迭代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听起来似乎是技术升级,但这件事的深层意义,其实超越了工具层面,更像是人与人之间连接方式的又一次进化。
回顾过去十几年,每一轮技术浪潮的终点,本质上都在重构"人与人"的互动模式——移动互联网实现了这一变革,短视频同样如此。因此我认为,ToC领域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始终是社交;换个角度说,社交或许才是ToC产品的终极形态。
一
为什么这么说?不妨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十年之前。
2010年前后,正是移动互联网真正起飞的年代。那时整个行业都在追问:智能手机,究竟能带来什么根本性的改变?
有人押注重塑内容生态,有人看好工具类应用,还有人坚信搜索会是核心。但最后真正胜出的,却是看似最简单的"聊天"功能。
这段历程,最初并没有人真正看懂。但有一个人的洞察,比所有人都要超前。他叫Ted Livingston,加拿大人,即时通讯应用Kik的创始人。2013年,他在一次访谈中提出了一个至今看来依然精准的判断:
Messaging is the killer app of mobile.
当全球科技圈还在争论应用商店、推送系统、移动支付这些基础设施时,他直接回归到了最本质的问题:当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一台实时联网设备时,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会是什么?
答案是:与他人保持即时连接。后来,这句话被反复引用,甚至成为硅谷的一个共识。
如果说传统互联网解决了"信息连接",那么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核心就是"关系连接"。在中国,这个判断的最佳实践者,是张小龙。
他在打造微信时,不断强调一个核心理念:
移动互联网的底色是社交。
这句话如今听起来平淡无奇,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是逆向思考。因为那些年,大家都在拼入口、卷体验、抢用户留存;只有微信,把所有复杂的逻辑都凝结成一句话:让每个人都能随时找到想见的人。
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微信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分水岭。
从严格意义上讲,它不只是一款应用,更像是一套动态关系网络——朋友圈、群聊、转账、公众号,每一个功能都在强化同一件事:让关系的流动变得更加自然。
微信的出现,让社交从沟通工具进化成了社会结构。人们越来越依赖这种连接方式,一个小小的绿色在线状态,一条未读消息提示,都在无声地确认着:你一直都在。
那时的微信,已经把"在线"变成了"在场",把"消息"变成了"关系",把"功能"变成了"情绪接口";因此,社交成为了数字世界的底层协议,它融入到了每个用户的行为逻辑中。
后来兴起的社交电商、社交游戏、社交金融、社交内容,只要能让人彼此看见、产生互动、形成情感共鸣的产品,都获得了爆发式增长。本质上,那些年所有成功的产品都是社交型产品。
二
时间继续向前推移五年,来到了2016年。移动互联网的形态再次变化。变化的核心在哪?
在我看来,是从"连接"转向了"分发"。
张一鸣打造的今日头条,其底层算法彻底重塑了信息流动的逻辑。以前是人主动寻找内容,现在变成了内容精准匹配到人;信息的分发机制开始由"兴趣图谱"驱动。
过去,我们刷新看到的是朋友的生活动态;如今,我们看到的是"与自己相似的人"。
那几年,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这些产品,将"关系链"默默移至后台,让"个体创作的内容"站到了舞台中央。推荐流取代时间线,兴趣图谱替代社交图谱。
那几年的变化速度确实惊人。
我查询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6.48亿,渗透率78.2%;到了2019年中,这个数字增长到7.59亿,渗透率达88.8%。
换句话说,算法在那几年彻底接管了用户的注意力,"内容"成为新的社交载体,"关系"则退居到了幕后。
这里有三个关键转折点:
1.主语发生了变化。
过去社交以"人"为主体,我需要找到你、期待你的回应;现在则是以"内容"为主体,内容主动找到人,再由用户决定是否留下印记——我们先被内容"认识",再被算法送进相应的人群。
2. 行为被量化为情绪货币。
点赞、停留时长、转发、跟拍,这些原本只是表达方式的行为,现在都被算法精确计算;你停留几秒、重复观看几次、点击哪里,全都被转化为数据标签。平台依据这些来分发内容,创作者借助这些来博取关注,情绪成为了新的流通货币。
3. 连接变得更为松散化。
评论区、同城页、话题挑战,把陌生人之间的微弱互动变成了可大规模复制的弱关系链,社交从"熟人稠密"转向"陌生人稀疏但规模庞大"的连接方式。
仔细观察,这种转变不只是产品逻辑的变化,更像是人被重新"分配"了一次,算法让表达、模仿、再创作形成了完整闭环。
比如:话题挑战、合拍视频、模板复用,让"模仿"成为常态;直播带货、评论区互动、社群转化,又把"内容"变成了交易和连接的入口。
所以可以判断,这实质上是社交关系的一种隐性退潮。
我们从"我和你直接对话",变成了"我和内容互动",再通过内容让彼此看见,内容成为了社交的外壳,算法则成为了新的"关系调配器"。
结果呢?
我们还在找人,但路径从通讯录变成了推荐流;我们渴望被看见,但标准从好友的回应转变成了算法的精准推送;那种被理解的温度,也从熟人间的确认,变成了陌生人之间的短暂共鸣。
所以我认为,"内容即社交"是那个阶段最真实的底层现实,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
换句话说,社交并未消失,只是换了一种形态继续运转;连接也从未中断,只不过现在的关系,被算法切分成无数个"注意力单元",流转在每一次点赞和每一条评论之间。
三
那么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是这样看的:AI生成的视频将会越来越重要。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存在感",因为它首次让我们能够重新定义"我是谁"。
过去,我们的社会身份通常由既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现在呢?身份可以被算法重新组合。从前拍摄视频需要镜头、需要表演、还要准备脚本;现在或许只需要一句话。
Sora2的意义在于,"身份"开始如同程序代码般可以被重新编写。也就是说,"表达"不再完全依赖我们自身的想法,而是能够"生成一个新的自我"。
以前,我们在视频里"展示自我";现在,我们能在视频里"创造自我",身份从一个固定的标签,变成了一种可以改变的能力。
它把"存在"这件事,从物理世界搬到了数字空间。
你可以不站在镜头前,却能真实地出现;你可以不开口说话,但AI能替你表达。
AI视频第一次把"人格"做成了可编辑的模型。
所以从这个视角观察,AI视频不仅是社交领域的一场革命,更是一种崭新的存在方式。它正在重新定义"我"和"他人"之间的边界,也在改写关于"人"的定义。
再往深处思考,AI视频很可能让社交变得更加系统化。
如果说过去维系一段关系,需要投入时间、需要共同记忆、要靠感觉维系。你得主动关心别人、及时回应,关系才算数。但现在,AI能记下你说过的每句话,分析你的语气,识别你的情绪,甚至预测你接下来可能会说什么。
简单说,情绪第一次被"格式化"了。
它能够被系统理解,也能被存储调用。你在社交软件里发的每个表情,看了多长时间,停留几秒,都会成为算法判断"关系热量"的依据。
当情感数据被算力重新组织,关系的维续方式也因此变革。
AI开始在后台帮我们"运营关系",它能代回复信息,生成生日祝福,总结群聊内容,甚至提醒你应该找谁聊聊。
未来的社交模式,可能会变成AI在后台自动维系好友关系,保持你的"存在感"。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陌生,但已经开始发生——有些公司在研发AI伴侣,有些产品在训练"情感代理"功能;这些系统能够以个性化方式模仿人类说话风格,学习聊天习惯,甚至了解兴趣偏好。它们更像是"人格分身"。
我的判断是,到那时,AI视频将会成为整个关系网络的操作系统。
AI成了整个关系网络的调度中心。它能感知情绪,复制人格,安排互动;情感变成了可供计算的资源。人类的社交活动,正在变成由算法配置的标准化流程。
如果仔细思考,这其实又是社交的又一次"大升级":
第一次,微信让我们随时保持连接;
第二次,抖音用内容将我们聚在一起;
第三次,AI开始理解我们。
从此以后,社交不再是"我和系统"之间的事,而是系统与世界的关系,它就像电流、水流一样自然运转。
我们只是情感信号的发出者,而AI,成了关系的"分配者"。
我不知道这是否会显得格外抽象?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社交"会被视为最大的ToC应用?
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是"连接"的结果;而在AI时代,社交是"存在"的形式。
这听起来像是在退步,但也可能是一种进化。
因为从本质上讲,社交是人类寻求被理解的过程;过去我们依赖语言、眼神、时间来确认彼此;现在,我们通过模型、数据、算力来持续展现自我。
AI把"存在"转变成了一种可扩展的资源——你可以不现身,却依然能被看见;那意味着社交第一次超越了生命本体的边界。
所以从这个角度理解,AI视频的关键在于重新定义"出现"的意义。
什么叫出现?
打开一个AI视频生成工具,上传自己的头像。几秒钟后,屏幕上的那个"你"开始动起来:它能根据你输入的几句话,生成完整的口型和语气。
它的表情自然、逻辑清晰、语速稳定,甚至比真实的你更像你。这时候,你可能会困惑,它到底是在"模仿我",还是"替我在数字世界里存在?
这样的瞬间,其实已经悄然发生。
我查看了数据,在过去半年里,Pika、Runway、快手"可灵"等AI视频产品的用户增长速度极快,生成量级已达到千万级别。
这意味着,通过"上传图像生成视频"这件事,已经从少数创作者的尝试,变成了大众的普遍行为。
这或许正是AI视频真正的拐点——它把"存在"转化成了生产力,成为可规模化复制的资源。
当AI生成不再是稀缺资源,而是可以量化生产时,未来的竞争,将是谁能"创造"得更多、更快、更持久。
相关攻略

近日,闻泰科技一纸公告引发中国半导体行业地震。九月底,荷兰政府下令冻结闻泰科技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在全球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为期一年。闻泰科技,这家创下中国半导体行业最大跨境并购纪录的公司,被

Sora2火半个月后,现在关注的人少了。但我发现,国内几家大厂反而开始悄悄研究。理由很简单:一,它能低成本传播;二,它能拿到更多语料,喂给模型加速迭代。听起来蛮技术,但这件事儿的本质,不在工具层面,

OpenAI的自研AI芯片,真的来了。经过长达18个月的秘密研发,这款由GPT模型“亲自”参与设计的定制芯片即将问世。10月13日,OpenAI宣布,将与芯片巨头博通联手,从2026年下半年开始,陆

想象一个你我身边越来越常见的场景:一位大学毕业生,满怀期待地投出简历,奔赴一场场面试,却沮丧地发现,那些曾经专为新人开放的入门岗位越来越少。而在同一时间,那些需要丰富经验的资深岗位却依然在招人,甚至

你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在谷歌图片搜索“没有条纹的衬衫”,然后屏幕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条纹衬衫。熟练使用关键词搜索的人可能对这个场景已经习以为常,但这恰恰暴露了我们每天使用的搜索引擎的问题——其
热门专题


最新APP
热门推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延续上升态势,达到112 7点,较上月增长0 4点,再次刷新年内最高纪录。这一增长趋势表明,国内电商物流行业正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从具

前段时间,周鸿祎将自己的一辆迈巴赫汽车拍卖,最终以990万元的高价成交,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认为购车人褚会长花这么多钱买一辆车可能并不划算,但也有人觉得他借此获得了大量关注,赚到了“

近日,有玩家发现,空洞骑士:丝之歌在最新更新中悄然调整了游戏中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成就门槛。这项改动涉及第三章跳蚤营地内“终末狂欢”活动中的三项小游戏挑战之一——“跳蚤溜溜”。此前,玩家若想获取花王守护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能有专业的保洁服务来帮助打理家居或办公场所。对于京东平台上的保洁服务,大家常常会关心其价格问题,尤其是保洁2小时的收费情况。京东上的保洁服务价格并

三国望神州司马懿阵容怎么搭配?在玩这个游戏时,如果想搭配一个能够迅速清场的阵容,那还是应该注重于正确的搭配。大家都会说司马懿是很不错的,但是怎么搭配阵容呢?三国望神州司马懿如何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