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神经蠕虫"电极,突破生物电子接口技术

时间:2025-09-18    作者:游乐小编    

中国科学家取得神经电子界面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东华大学科研团队,历经五年潜心研究,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神经蠕虫"(NeuroWorm)柔性神经纤维电极。这项轰动学术界的成果发表在著名期刊《自然》上,开创了动态神经电极研究新纪元。

微型可动电极的革命性进展

研究人员突破传统电极设计局限,创造出直径仅为200微米的超细柔性神经纤维电极。这项技术最大的突破在于实现了电极的自主运动能力——在外部磁场控制下,这种形似发丝的电极能够在神经组织中灵活移动,彻底改变了传统植入电极固定不动的技术局限。

灵感源于自然的创新设计

团队从蚯蚓柔软灵活的运动方式中获得启发,采用创新的卷曲制造工艺,将超薄柔性电极材料卷曲成螺旋纤维结构。每条神经纤维上集成了60个独立信号采集单元,大幅提升了神经信号监测的精度和广度。更令人惊叹的是,电极前端集成的微型磁控系统使其能够在复杂神经组织中进行精确导航。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将为医疗领域带来诸多可能性:

  • 实现电极植入后的位置微调,解决组织位移导致的监测失效问题
  • 为脑机接口精准定位特定神经元集群提供技术支撑
  • 开创远程无线调控植入式医疗设备的新模式

科研价值与发展前景

"神经蠕虫"技术标志着生物电子设备从静态到动态的跨越式发展。它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植入式设备定位难题,更为未来开发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生物电子器件奠定了基础。这项研究将推动脑机接口、神经康复等尖端医疗技术迈向新的高度。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