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英特尔SDC超级核心专利:多小核协同提升单线程性能

时间:2025-09-01    作者:游乐小编    

8月31日消息,Reddit网友日前曝光了英特尔一项名为“软件定义超级核心”(Software Defined Super Cores,简称SDC)的专利,其公开编号为EP4579444A1。

这项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在不依赖硬件规模扩展或制程工艺升级的前提下,通过软件层面的调度,协调多个CPU核心协同运行,从而显著提升单线程任务的处理性能。

新一代逆超线程?英特尔

从名称和机制来看,SDC技术试图让两个或更多物理CPU核心像一颗“超级核心”那样协同运作,令人联想到多年前Pentium 4时代曾流传的“逆超线程”概念。也有观点认为,这项技术与英特尔此前取消的“皇家核心”(Royal Core)项目可能存在某种关联。

新一代逆超线程?英特尔

传统CPU架构中,单核性能的提升逐渐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因此行业普遍依赖制程进步与频率拉升来推动性能发展。有用户指出,英特尔近年主推的P+E混合架构实属应对之策——其中的能效核(E-Core)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性能核(P-Core)更先进,但尚无法完全承担高性能任务。

尽管不少用户期待英特尔推出全P核架构的处理器(例如仅面向嵌入式市场的Bartlett Lake),但短期内实现可能性较低。甚至有路线图显示,2028年将推出的Titan Lake架构可能会彻底放弃P核,转而提供最多100个E核。

英特尔在该专利中提出,希望通过软件方式将程序拆分为多个代码块,并调度多个小核协同完成原本需大核处理的任务,从而避免构建高功耗的大型核心。

从操作系统层面来看,这些协同工作的核心组仍被识别为单一逻辑核心,无需软件做额外适配,但实际上是由多个物理核心共同完成任务。

对用户而言,这项技术可将多个较小核心动态聚合成一个更强大的“超级核心”,从而高效加速单线程应用的运行。

新一代逆超线程?英特尔

尽管多核协同运作仍面临指令顺序维护、数据一致性等技术挑战,但英特尔在专利中表示,SDC技术可通过特殊指令集与“影子存储缓冲区”(Shadow Store Buffer)等机制,确保核心间数据传递的准确与同步。

需要明确的是,该技术并非用于多线程并行,而是专门针对单线程任务进行优化。其最大优势在于无需提高电压或频率即可提升每时钟周期指令数(IPC),尤其适合处理突发性的高负载单线程任务。根据专利说明,CPU可根据实际负载需求,在常规核心模式与超级核心模式之间动态切换。

目前这项技术仍处于专利阶段,实际落地还需克服核心间低延迟通信、操作系统调度适配等一系列工程难题。业界正密切关注该技术是否会应用于英特尔未来的处理器架构中,我们将持续跟踪后续进展。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