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NASA公开DART撞击小行星影像:喷射1.6万吨物质,轨道周期缩短33分钟

时间:2025-08-24    作者:游乐小编    

8月23日消息,据科技媒体phys于8月22日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与意大利航天局合作,借助LICIACube卫星成功拍摄到DART探测器撞击小行星Dimorphos后的高清画面。图像显示,此次撞击喷发出约1.6万吨岩石碎屑。

小行星被撞击后喷发碎屑

意大利都灵飞控中心于2024年9月11日向NASA的DART(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探测器发出指令,释放了由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立方体卫星LICIACube。在15天后的撞击任务中,DART以高速正面撞击近地小行星Dimorphos,而LICIACube则紧随其后进行飞掠拍摄,成功获取了唯一的现场撞击影像。

小行星被撞击示意图

影像分析表明,撞击产生了约1.6万吨尘埃和岩石碎片。尽管这些喷出物仅占小行星总质量的不到0.5%,但其总量却是探测器自身质量的三万倍。这股高速喷发的物质产生了类似“火箭发动机短时喷射”的效应,其推力远超直接撞击,最终显著改变了Dimorphos的运行轨道。

撞击发生后,NASA通过地面和太空望远镜观测到小行星后方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尾迹,即使在12天后仍然清晰可见,使其外观类似彗星。地面测量数据显示,Dimorphos的公转周期缩短了约33分钟,这证实了即便是小型航天器也能有效改变类似成分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LICIACube在距离小行星表面仅85.3公里处,以每小时2.1万公里的速度飞掠而过,在60秒内拍摄了18张关键照片,完整记录了从撞击瞬间到背光透射的羽状物变化全过程。亮度变化和模型分析显示,喷出物多为毫米级颗粒,其中约45%隐藏在致密的核心区域内。

科学家指出,不同类型的小行星对撞击的反应存在差异,结构致密的目标可能产生较少的喷出物。因此,未来的行星防御策略需要充分考虑目标天体的成分和结构特征。DART任务首次证明了“高动能撞击结合碎石堆喷射效应”可以显著增强轨道偏转效果,为地球防御潜在的小行星威胁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术语解析:

  • DART:全称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是美国宇航局开展的一项行星防御实验任务,旨在通过高速撞击改变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 LICIACube:全称“小行星成像立方星”(LICIA CubeSat for Imaging of Asteroids),是意大利航天局提供的一颗鞋盒大小的卫星,主要负责近距离拍摄撞击现场的影像。
  • Dimorphos:一颗近地小行星,直径约160米,围绕更大的小行星Didymos运行。
  • Didymos:直径约780米的小行星,是Dimorphos的母星。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