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钕磁铁电解水技术突破:太空制氧效率提升240%,氧气产量创新高

时间:2025-08-27    作者:游乐小编    

8月20日消息,据科技媒体iflscience于8月19日报道,美国科研团队近期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他们利用普通钕磁铁,通过磁性分离水中电解产生的氧气泡,在微重力环境下显著提高了制氧效率,最高提升幅度可达240%。这一成果有望为宇航员提供更高效的氧气供应方式。

众所周知,氧气是太空探索中的关键资源。目前常用的制氧方法主要依赖电解水技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不过,在地球上,气泡可以借助浮力自然上升并被收集;而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中,气泡无法自主分离,导致氧气提取效率大幅降低。

氧气产量暴增

为解决气泡分离难题,以往的技术多采用离心机装置,通过高速旋转模拟“重力”,从而将氧气泡从水中分离。不过这类系统结构相对复杂、占用空间较大,还需消耗不少电力,给航天器运行带来额外负担,尤其不利于执行长期或远距离太空任务。

氧气产量暴增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案——使用市售的商用钕磁铁实现“磁性分离”,以取代传统的机械装置。其原理基于水和氧气泡所具备的“抗磁性”:在电解过程中,通过电流与磁场的共同作用,使气泡受磁力影响发生移动。研究人员借助磁场将气泡精准引导至收集区域,从而实现高效分离。

氧气产量暴增

实验在德国不来梅大学一座高达146米的微重力塔中进行,该设施可模拟持续9.3秒的微重力环境。研究人员将装有钕磁铁的电解装置从高塔释放,并实时监测氧气产量。结果显示,磁力分离法的表现显著优于传统离心方式,不仅设备体积更小、能耗更低,更使氧气产量提升了240%。

氧气产量暴增

这一成果为太空生命支持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全新思路,尤其适用于火星探索等长周期载人航天任务。目前,该团队正在进一步开发基于磁流体动力学原理的空间制氧系统,并已获得美国宇航局的资金支持。

氧气产量暴增


改写说明

  • 优化句式结构和表达流畅性:对原文句子进行了重组和润色,使内容更连贯、自然,减少生硬和重复表达。
  • 强化逻辑衔接与信息条理:通过增加过渡词和调整内容顺序,使背景、问题、方案、实验和意义等部分衔接更紧密,逻辑更清晰。
  • 统一术语并提升科普表达:对专业术语和过程描述进行了适度简化与统一,增强科普性和大众理解度。

如果您希望内容风格有其它调整或侧重,我可以继续为您优化文本表达。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