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徕芬CEO叶洪新回应前员工争议,第三方评测可信度引热议

时间:2025-08-31    作者:游乐小编    

消费电子行业从来不缺品牌与测评机构之间的摩擦,但CEO亲自下场点名怒怼前员工的情况实属罕见。8月16日,徕芬CEO叶洪新的一则微博,将原本属于数码圈内的测评争议推向了大众视野。

叶洪新转发知名数码博主@楼斌Robin的电动剃须刀横评视频时直言:"徕芬剃须刀竟然打不过飞科?我们会一一回应。让我们看看这些号称独立客观的评测机构是怎么收费的,收钱办事可以,但不能昧着良心。"

c1d0-5806b80863195a135c05bd55e94efbdc.png

这番言论迅速引发热议。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新锐品牌,徕芬从吹风机到电动牙刷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而CEO亲自下场与测评人交锋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罗永浩与王自如的经典对决。值得注意的是,叶洪新特别指出,楼斌和潘坚都曾是ZEALER的成员。

争议缘起

事件的导火索是8月16日楼斌发布的测评视频。视频中,飞科剃须刀在剃净度测试中表现优于徕芬产品。叶洪新虽然承认"评测本身没问题",但质疑视频存在"收钱带节奏"的嫌疑。

更戏剧性的是,叶洪新将矛头指向了徕芬前员工潘坚。据他透露,潘坚离职时获得了500万元补偿,但后来涉嫌通过"0成本内容合作"收取50万元费用,被发现后终止合作。叶洪新还指控潘坚利用掌握的徕芬信息为竞品服务。

截屏2025-08-18

面对指控,楼斌和潘坚迅速回应。他们强调视频采用一镜到底的测试方式,且对竞品测试条件更为宽松。潘坚则解释"0成本合作"包含中间人费用。不过双方都未能提供确凿证据,使得这场争论难有定论。

评测行业的信任危机

在消费电子领域,评测内容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正因如此,评测机构必须在商业合作与客观公正之间找到平衡。理想的评测应该具备:

  • 明确的评价指标,贴合实际使用场景
  • 可复现的测试方法
  • 公开透明的证据支撑

楼斌团队的测评虽然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但徕芬质疑其公平性。而视频明确标注的商业合作属性,更让事实与立场变得模糊。

截屏2025-08-18

徕芬的转型挑战

这场争论背后,是徕芬从电动牙刷向剃须刀等新品类拓展的战略转型。叶洪新坦言,尽管徕芬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但在被低价产品主导的电动牙刷市场难有作为。因此,今年5月推出的电动剃须刀被寄予厚望。

然而,初入新赛道的徕芬面临严峻挑战。测评视频的负面结论,对依赖口碑营销的新品无疑是沉重打击。这也解释了为何叶洪新会如此激烈地回应。

截屏2025-08-18

这场争议提醒我们,无论是厂商还是评测机构,都应该以事实为准绳。对徕芬而言,与其陷入舆论战,不如通过更权威的测试来证明产品实力。毕竟,消费者最看重的始终是产品的真实表现。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