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理想高管解读车身材料:钢铝之争无关高级与否

时间:2025-08-18    作者:游乐小编    

8月14日,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在社交媒体上再次就汽车行业的"钢铝之争"发表看法。他强调,铝材和钢材都是常规金属材料,选择哪种材料完全取决于技术需求,而非所谓的"高级与否"。汤靖以理想MEGA车型为例,深入解析了材料选择背后的工程考量。

汤靖解释道,纯电动车由于搭载大容量电池组(100度电以上的电池重量可达数百公斤),给悬挂系统、轮胎等部件带来巨大负荷。因此,轻量化成为材料选择的首要考量因素。MEGA采用全铝悬挂和铝制车门的主要目的就是减轻整车重量——比如四个铝制车门减重约20公斤。不过,为此生产线需要投入数千万元,单车成本也明显增加。

这种减重投入的"性价比"其实很低,对用户来说并没有直接的价值提升,反而可能因为铝制部件维修成本高(铝件受损后难以钣金修复,通常需要更换整个车门)导致保险费用上涨。

针对外界对MEGA"引擎盖用钢不用铝"的质疑,汤靖澄清这并非出于成本考虑,而是基于行人保护的设计理念:钢制引擎盖在碰撞时能更好地吸收能量,降低对行人的伤害风险。这一设计完全遵循安全优先的原则,与"偷工减料"毫无关系。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此前也强调过,材料选择必须结合实际使用场景。

业内专家指出,铝合金的优势在于轻量化(同等强度下比钢轻30%)和耐腐蚀性,但成本约为钢材的3倍,且维修费用昂贵(如全铝车身事故维修费可能高达20万元)。中低端车型普遍采用钢材,而高端车型使用铝材更多是为了在减重和溢价能力之间取得平衡,并非单纯追求性能优势。

汤靖呼吁消费者理性看待材料选择:"用铝不代表高级,用钢也不代表低级,这些都是常规金属材料,不存在谁比谁更高级的问题。铝和钢都是技术手段,关键要看最终的用户价值和体验。用钢的悬架性能不一定差,用铝的也不一定就好。"

这场持续多年的"钢铝之争",本质上反映了技术路线与消费者认知之间的偏差。随着车企更透明地公开工程设计思路,消费者将能更客观地关注车辆的实际性能和使用价值。

理想高管谈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