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1 作者:游乐小编
要说科技圈有什么大瓜能让人从去年吃到今年,那传统媒体集体"围剿"AI公司的戏码绝对值得上榜。这场大戏的主角,是估值180亿美元的AI新贵Perplexity AI,而它的对手阵容堪称豪华——《读卖新闻》、BBC、道琼斯、《纽约邮报》,还有早就发出律师函的《纽约时报》。
这些媒体巨头指控Perplexity AI未经授权使用版权内容,还在自家网站上发了专题报道。表面看这像是传统媒体对科技新贵的反击,但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场关于互联网信息生态未来走向的深层博弈。
这场面让人想起2014年门户网站集体起诉今日头条的往事。当时今日头条用算法推荐颠覆了内容分发,如今Perplexity AI则用"答案引擎"的模式再次挑战传统。
Perplexity AI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谷歌那样给你一堆链接,而是直接生成答案。比如问"Vision Pro销量为何不及预期",它会整合多方信息给出完整回答,只在文末标注信息来源。
这种模式对用户确实方便,但对内容生产者却是致命打击——他们辛苦生产的深度内容,最精华的部分被AI直接"打包出售",用户根本不需要点开原链接。更夸张的是,Perplexity还曾被曝能绕过付费墙直接输出全文。
媒体们最不能忍的,是Perplexity涉嫌违规抓取数据。安全公司发现,当网站明确禁止爬虫时,Perplexity会伪装成普通用户访问。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读卖新闻》要索赔1亿多元了。
Perplexity的遭遇不是个案。从《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到Getty Images告Stability AI,版权争议已蔓延至各个创作领域。问题的核心在于:AI需要海量数据训练,但又很难厘清每一条数据的版权归属。
面对诉讼,AI公司通常以"合理使用"辩护,声称训练AI就像学生学习。但这种说法显然难以服众。有意思的是,尽管官司不断,目前还没有AI公司因数据版权被判巨额赔偿。
现实情况是:没有数据就没有AI,但随意抓取又会伤害创作者。或许可以借鉴音乐产业的版税模式,建立行业级的数据授权机制。AI公司付费使用数据,创作者获得合理回报,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但它已经迫使整个行业思考:在AI时代,如何既保护创作者权益,又不阻碍技术创新。这个平衡点,或许将决定未来互联网内容生态的样貌。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