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戏 软件 资讯 排行榜 专题
首页
科技
小米15年成长复盘:天花板逼近还是突破在即?

小米15年成长复盘:天花板逼近还是突破在即?

热心网友
27
转载
2025-10-27
来源:https://36kr.com/p/3527231280454788

小米创立十五载:增长是否接近天花板?

10月22日,针对网络流传的“小米汽车SOS一键接通不设等待时间”等内容,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公开回应称,相关说法纯属捏造。公司从未在发布会或宣传资料中进行此类承诺,实为利用AI技术生成的恶意造谣内容。

近期的种种争议让这家常年处于舆论焦点的企业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与多年前不同,如今的小米在收获赞誉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

凭借在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持续保持的流量热度,小米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和网友关注,成为热议话题。

不少观点认为,小米只是依靠营销驱动增长的企业。

创始人并不认同这种看法。在今年年底的公开演讲中,雷军直言公众存在严重误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质疑与批评。很多人对小米抱有偏见,认为其缺乏技术根基,仅擅长营销,属于组装厂之流。这些争议也让公司内部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回顾今年2月底,随着小米15 Ultra与性能轿跑SU7 Ultra相继亮相,其港股总市值迎来爆发式增长,累计飙升1.3万亿港元。目前市值仍维持在1.2万亿港元的高位。

在观察者眼中,自2018年以17港元发行价登陆港股以来,小米凭借“手机+汽车”双赛道的突破性表现,推动估值与股价持续攀升。这两大业务不仅重构了公司的商业版图,更重塑了资本市场对其价值的认知。

然而对于走过近十五年发展历程的小米而言,“小米加速度”的标签正在逐步淡化。高端化突破与汽车业务落地带来的高光背后,仍然存在需要提升的空间。

营销光环下的实质发展,核心赛道撑起高市值

小米早期只是一家手机公司。要理解当下小米的市值逻辑,需要从其商业化进阶的时间线中寻找答案。

多年以来,创始人及其个人IP确实成为小米推广产品的重要方式。以抖音为例,目前雷军的粉丝总量已突破4400万。纵观手机、汽车、家电等行业,都是现象级的存在,某种程度上也彰显出其巨大的市场影响力。

不过客观来看,将小米的成功简单归因于营销驱动,这种认知显然有失偏颇。

实际上,多年来小米完成了三次关键战略跃迁,每一次都推动其估值逻辑发生质变。

2010年以来,手机市场从初期蓝海走向红海竞争,小米凭借极致性价比脱颖而出。如红米1代起售价799元,击穿了当时智能手机的价格底线,也让“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深深扎根年轻群体。在2017年的年会上,雷军自豪地表示:“小米做手机的这些年,击败了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山寨机。”

2018至2020年的发展阶段,正值智能手机市场的存量竞争期,小米借此契机登陆资本市场,并快速完成品牌心智塑造,从初期的互联网手机品牌,逐步向中高端市场渗透,为后续发展奠定了用户基础。

2020年8月成为重要转折点。小米将“手机+AIoT”战略升级为“手机×AIoT”,通过场景化协同构建生态壁垒。此时的估值锚点开始向“硬件+生态”双驱动切换。

而2024年3月雷军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则彻底改写了小米的估值故事——“人-车-家”全生态布局的落地,使其从消费电子企业进化为科技智造平台型公司。

赛道协同效应很快显现。在手机业务上,小米14系列奠定高端化基础。2025年Q2品牌激活量登顶国内第一,Q3全球出货量进一步增至4350万台,以13.5%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三。

汽车业务方面,小米截至目前交付约40万辆,月交付量迈上4万台台阶。

可以说,双赛道的爆发式增长,共同撑起了小米如今的万亿市值。

争议中砥砺前行,手机与汽车业务皆面临挑战

网红是非多,关于小米的种种讨论在市场上热度不减。客观来看,这其中既有媒体不同角度的解析,也有小米自身做法引发的讨论。

典型的例子是,小米17直接对标苹果iPhone17的举措引发不少争议。还有媒体指出,小米17的“逆光之王”式营销正在推高社会信任成本。该观点认为,从“全球首款双频GPS”到“透明陶瓷机身”,从“城市辅助领航推送”到“终身免费流量包”,小米的营销进化史几乎就是一部“定义式营销”的演变历程。

任何一种商业策略过度使用,往往会带来不同的杂音。

汽车领域,自去年小米安徽事故后,大众对于小米汽车事故的相关报道格外关注。当然,关于汽车自燃后为何无法打开车门,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专业技术问题。公众对小米在此方面的责任认定也存在分歧。

小米的手机业务并非没有挑战,在凭借自研芯片与生态系统打开高端市场的同时,小米自研的玄戒O1芯片还有待市场进一步检验。品牌溢价能力与用户认可度仍有较大差距。从结果上看,华为、苹果仍然占据中国绝大部分高端手机市场份额。小米的高端化在取得规模成果方面尚需进步。

即便不谈高端市场,小米在全球市场手机出货表现尚可,但在国内市场仍有一定距离。IDC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出货量从第一季度的第一名下滑至第三季度的第四名。

回到汽车业务,该业务虽成为增长新引擎,但也并非没有挑战。

一方面源于舆论,考虑到小米属于热度高、流量大的品牌,一旦有小米汽车事故发生,总少不了各种争议声音出现。但反过来说,汽车安全确实是小米需要心存敬畏并持续投入的领域。如何让车更安全,是包括小米在内的新旧汽车厂商应该共同遵守的底线原则。

2025年Q2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业务收入达213亿元,同比激增233.9%。其中汽车业务贡献206亿元,但仍亏损3亿元。

这一数据符合行业规律,汽车产业重资产属性显著。目前仅特斯拉、比亚迪等少数企业实现盈利,小米要达成“以量换利”仍需时间。

好消息是,雷军已经预告小米汽车业务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仅为3亿元人民币,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逼近盈利临界点。

不过,市场竞争也是当下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在智驾等核心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小米也需要持续构建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增长会见顶吗?

小米每一次的财报发布,似乎都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小米首先是一家能够做好产品的公司。毕竟,消费者的选择和付费不会骗人。

实际上,如今的小米更多是依靠“人-车-家”生态的协同效应。

家电业务表现亮眼,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长逾60%,均价提升约10%;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达79万台、60万台,同比增速均超过25%。这一成绩得益于小米的生态协同优势,依托手机与AIoT设备积累的9.44亿用户,实现家电产品的快速渗透,形成“硬件导流+服务变现”的闭环。

但要实现“2030年成为中国头部家电品牌”的目标,小米仍需跨越两道鸿沟。

其一,线下渠道能力有待加强。传统家电巨头如美的等已经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经销商网络,而小米依赖的3C零售阵地在下沉市场仍有提升空间;其二,老牌企业数十年的工业积淀与技术优势,是小米短期内难以企及的。

但从增长角度,我们预计小米尚未见顶,仍将持续增长。

一方面,小米正通过技术自研与全球化布局为生态赋能。手机领域,玄戒O1芯片已应用于高端机型,推动中高端机型毛利率稳步走高;汽车领域,依托产能提升下的月交付规模,增长空间依然可观。

全球化方面,小米计划2027年进入欧洲市场。依托手机业务在多个国家建立起的渠道基础,有望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从性价比手机品牌到科技生态平台,小米的增长故事虽然从不缺少争议,但当前1.2万亿港元的市值,既是对双赛道突破的认可,也暗含对未来挑战的预期。

回过头来看,手机业务中国区的出货排名持续提升,汽车规模能否进一步扩大,生态协同能否创造差异化价值,都将影响小米的增长天花板究竟在何处。

免责声明: 游乐网为非赢利性网站,所展示的游戏/软件/文章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或第三方用户上传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youleyoucom@outlook.com。

最新APP

经典90坦克
经典90坦克
飞行射击 10-27
鏖战三国
鏖战三国
角色扮演 10-27
敢达争锋对决渠道服
敢达争锋对决渠道服
飞行射击 10-27
迷你沙盒模拟游戏
迷你沙盒模拟游戏
休闲益智 10-27
奇怪的大冒险
奇怪的大冒险
休闲益智 10-27

热门推荐

BinanceAPP下载_Binance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下载安装
web3.0
BinanceAPP下载_Binance交易所app官方最新版下载安装

缘起数字资产交易 说来也巧,去年雨季我在曼谷出差时,偶然在咖啡馆听见几位金融科技从业者讨论全球主流数字资产平台的发展态势。他们提到

热心网友
10.27
b安官方下载最新版2025安卓最新版下载
web3.0
b安官方下载最新版2025安卓最新版下载

2025年B安官方安卓最新版下载指南 随着数字资产的普及,选择一个安全、便捷的交易平台至关重要。B安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备受

热心网友
10.27
前阿里CEO张勇5,354万购香港半山竹林苑豪宅 年底掌希慎兴业
科技
前阿里CEO张勇5,354万购香港半山竹林苑豪宅 年底掌希慎兴业

港股上市公司希慎兴业近日发布的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关注。根据公告内容,其全资子公司广运于10月24日与买方达成一项住宅交易协议,广运将出售位于香港半山坚尼道黄金地段的竹林苑一处住宅单位。该住宅实用面积约

热心网友
10.27
华为MatePad Pro与Mini典藏版开售!今日入手攻略
科技
华为MatePad Pro与Mini典藏版开售!今日入手攻略

感谢热心网友風見暉一、Autumn_Dream、软媒新友2543710、雨雪载途提供的信息支持。10月27日上午,华为终端最新微博发布消息,宣布华为MatePad Pro流金典藏版与华为MatePa

热心网友
10.27
小米15年成长复盘:天花板逼近还是突破在即?
科技
小米15年成长复盘:天花板逼近还是突破在即?

小米十五年:增长天花板近了吗? 10月22日,针对近期网传 “小米汽车SOS 1秒接通 不含排队时间”等相关内容,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发文称,该内容完全失实,公司从未在发布会上或物料上有过此宣传,

热心网友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