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谈英伟达投资OpenAI:不设购买前提
近期英伟达(NVDA.US)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先是以50亿美元注资英特尔,后又豪掷至多1000亿美元投资OpenAI。受此前OpenAI与甲骨文战略合作消息提振,市场对这家芯片巨头给予了积极反应。
然而市场上也不乏质疑之声——有观点认为英伟达、OpenAI与甲骨文存在"营收闭环",其财务数据更多反映资本运作而非实际业务增长。
9月25日,BG2播客最新一期节目邀请到英伟达CEO黄仁勋进行深度对话。期间黄仁勋就市场关切的核心问题作出了详尽回应。
这位科技领袖强调,投资OpenAI实属难得的战略机遇,并预测OpenAI有望成长为下个万亿美元规模的超大规模科技企业(Hyperscaler)。
针对ASIC芯片竞争格局,黄仁勋给出了独到见解:英伟达的竞争力已超越单纯的硬件供应商定位。作为AI基础设施服务商,其优势涵盖持续迭代的速度优势、规模效应带来的可靠性,以及整体能源效率等综合价值。
基于此,黄仁勋认为公司护城河较三年前显著拓宽。Altimeter Capital创始人Brad Gerstner更是断言,英伟达或将成为史上首家触及十万亿美元市值的企业。
以下为访谈精要(经编辑):
AI基础设施的三大定律
黄仁勋指出,当前AI发展已形成三条明确的技术演进定律:
- 预训练模型规模化定律
- 后训练优化定律(强化学习阶段)
- 推理计算范式革新定律(从单次输出到持续思考)
万亿美元投资逻辑
就千亿美元级投资OpenAI的决策,黄仁勋解释道:"这本质上是个显而易见的投资选择——当你有机会在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科技巨头崛起前成为其股东,这本身就构成充分的投资理由。"他强调,该投资纯粹基于商业判断,并未附加任何合作前提条件。
黄仁勋进一步透露,当前与OpenAI的合作主要围绕三大方向推进:微软Azure云平台建设项目、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扩容计划,以及支持OpenAI首次自建AI数据中心的全方位协作。
市场需求争议
针对华尔街分析师相对保守的增长预期(预计2027-2030年复合增长率8%),黄仁勋指出这存在显著低估。他列举三大论据:
- 全球计算架构正从通用计算全面转向加速计算
- 现有超大规模企业(如Meta、Google)的计算基础设施正在AI化重构
- AI增强人类智能将撬动全球50万亿美元GDP的价值重构
年度迭代节奏的技术经济学
谈及芯片发布周期缩短至一年的战略,黄仁勋解释道:"当token生成需求每数月翻倍时,我们必须以每年惊人的性能跃迁来维持边际成本曲线。"从Blackwell到Rubin再到Feynman的产品路线图,体现了极致的系统级协同设计能力——同时优化CPU、GPU、网络芯片及跨域互联方案。
竞争壁垒再定义
面对ASIC芯片的竞争压力,黄仁勋给出颠覆性观点:即便竞品采取零定价策略,英伟达系统依然具备经济性优势。核心在于,受限的电力供给使得单位能耗性能成为关键胜负手——Blackwell较前代实现30倍能效提升,这种系统级优势远超单纯芯片层面的价格竞争。
主权AI战略
黄仁勋特别强调:"AI正在成为每个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传统基建不同,AI基础设施必须承载各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为此英伟达正协助多国构建主权AI能力,这一战略方向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格局深度共振。
在谈到埃隆·马斯克打造的超大规模AI集群时,黄仁勋赞叹道:"当非凡的执行力与紧迫感相遇,就能创造工程奇迹。"这种系统级建设能力,恰是AI时代最稀缺的核心竞争力。
热门专题


最新APP
热门推荐

9月26日消息,被称为国产GPU第一股的摩尔线程已经确定过会,澄清了之前小作文爆料的延期疑云,只用了88天完成申请到国会,创下了科创板最快审核记录。根据他们的IPO报告,摩尔线程此次上市将募资80亿

9月26日消息,今日,李想在 i6 的发布会上分享了自己买的第一台车——大众Polo 1 4。当年,21岁的李想曾开着他的Polo,爬上了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的老掌沟。李想表示,自己累计买了二十多辆车

近期,英伟达(NVDA US)投资“出手”频繁,先是宣布5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随后斥资至多1000亿美元投资OpenAI,而受此前OpenAI与甲骨文的合作,市场均在股价层面给予了积极反馈。 但市

战地6单人战役模式的更多细节近日得以披露。据悉,该模式将提供四种不同难度供玩家选择,分别为“新手”、“标准”、“老兵”和“硬核”级别,以满足不同层次玩家的需求。“新手”难度主要面向希望专注于剧情体验

本文旨在为初次接触OK平台的用户提供一份详尽的指南,内容涵盖了从网页版登录到应用程序的获取、安装、账户创建及基础操作的全过程。无论您偏好在电脑上操作,还是习惯使用移动设备,本教程都将以简洁明了的步骤,引导您顺利开启您的数字资产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