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0 作者:游乐小编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内,一场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服务的主题研讨正在进行。"面对全国领先的老龄化程度,人形机器人有望为上海解决养老痛点提供崭新路径。"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在"科创校长空间站"人工智能专场上发表见解。
这座坐拥25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正处于人口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末,上海户籍老年人口规模已达577.62万,占比攀升至37.6%,持续领跑全国老龄化水平。面对这一迫切社会议题,科技创新如何切实改善养老服务体验已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
在同期举办的科普援青行动揭幕仪式上,马利庄带来了"机器人环境认知:具身智能的3D感知与思维链"的主题报告。他通过模拟机器人完成厨房取蛋的生活场景,形象展示了智能设备的认知跃升:机器人需要依次执行环境扫描、目标定位、动作规划等系列操作,才能妥善完成看似简单的取蛋任务。
"这种分层递进的认知流程,与人类的思维模式高度相似。"马利庄特别指出,区别于传统机器人单一的执行能力,融入"思维链"理念的新一代系统实现了从环境感知到策略制定的全链路思考,这标志着机器人认知能力的本质提升。
这项技术突破在现场引发热烈讨论。业内专家认为,当机器人具备类似人类的推理预判能力时,其在养老照护场景的应用维度将得到革命性拓展。不论是日常用药提醒、行动辅助,还是紧急情况响应、精神陪伴,拥有环境交互能力的智能设备都将重塑传统养老服务形态。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正通过"科创校长空间站"等平台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同步启动的科普援青项目,旨在向西部地区输送优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促进科技普惠均衡发展。这种"技术创新+教育下沉"的双轮驱动模式,正在为应对老龄化挑战贡献上海智慧。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