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深圳小伙靠地下管道机器人年赚2.49亿,全球唯一技术登陆港股

时间:2025-08-30    作者:游乐小编    

一家机器人企业即将启动IPO,不过它家的机器人可能和你想象的不太一样。

8月28日,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铭维技术”)正式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博铭维技术创立于2014年,专注于研发和生产用于管网特殊空间的机器人,致力于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地下管网运维与安全挑战。

公司创始人代毅是一位“80后”,出生于辽宁阜新,上世纪90年代随家人迁至深圳。他本科及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之后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攻读金融工程硕士。

据深圳媒体“龙华同心圆”报道,2012年,代毅回国接手了父亲创办的深圳市博铭维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原本主营弱电系统工程,但代毅更希望转向科技产品研发。他和团队尝试过智能电表、水表、门锁等多种产品,但始终未找到真正契合的方向。

转机出现在2013年。在一次与南方电网的合作中,代毅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用于检测电缆沟运行状态的特种机器人。这让他开始思考:能否为城市地下管线也开发专用机器人,实现管线的测绘、检测、清理与修复?

长期以来,许多城市的地下管网建设与维护相对滞后,大量管道存在泄漏、裂缝、堵塞甚至塌陷的风险。而在绝大多数地区,管道检测维修仍依赖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下,作业人员还面临恶劣环境和高安全风险。

2014年初,代毅正式创立博铭维技术。公司最初尝试多种特种机器人方向,包括军用、消防和电力等领域,但在获得管道巡检机器人订单后,逐渐聚焦于地下管线机器人研发,最终形成“城市管网数据信息化+特种机器人+专业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资本方面,博铭维技术在2015年1月获得正轩投资的天使轮融资;2018年6月完成由北极光创投领投、正轩投资与MDVC跟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成为当时国内特种机器人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2019年10月,再获由中船投资领投、北极光跟投的5000万元B轮融资。

针对管道作业环境复杂的问题,博铭维技术提出了管网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不仅提供机器人设备,还从测绘、检测、清理、修复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管网“医疗服务体系”。

公司与中科院先进院合作成立“城市管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搭建云计算处理平台;并与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建联合测试基地,运用图像、声学、电磁学等多算法分析管网缺陷。目前业务覆盖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三大核心领域,为城市管网提供系统性生态解决方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收入计算,博铭维技术在中国市场位列第一,也是全球该领域唯一一家产品与解决方案覆盖检测、清疏、修复、电机、AI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全链条企业。

财务数据显示,2022至2024财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公司收益分别约为1.62亿元、2.14亿元、2.49亿元和6236.4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39.4万元、3064.3万元、4015.3万元和1004.6万元。

政策方面,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列为七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预计将带动至少4万亿元总投资,地下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将成为重点支持方向,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目前,全球主要城市的地下管网大多已运行数十年,老化问题突出。例如欧洲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建于19世纪,维修难度极大。欧美日等地均已出台强制性管网检测法规,中国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与“智慧管网”建设。

全球市政管网检测与维护市场规模已超百亿美元,但机器人渗透率仍不足10%。有权威机构预测,未来5至10年该市场将保持10%–15%的年复合增长率。当前大多数机器人功能仍以检测为主,未来将向“边检测边修复”方向发展,例如实现内壁喷涂、裂缝封堵等一体化作业。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