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9 作者:游乐小编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伙伴,而选择一款对眼睛友好的屏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经常看评测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很多博主喜欢用另一台设备拍摄屏幕上的“黑条”,一般认为黑条越细、越少,屏幕就越护眼。但这背后的原理到底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
如果你常关注手机发布会,应该对“PWM调光”这个词不陌生。它其实是OLED屏幕用来调节亮度的一种技术,简单来说,就是让屏幕在最高亮度和最低亮度(也就是黑屏)之间高速切换。由于人眼存在“视觉暂留”现象,我们并不会察觉到屏幕在闪烁,反而会感觉亮度变低了。
当我们用相机拍摄这类屏幕时,如果快门速度设置得当,逐行曝光的节奏就会与屏幕频闪的“亮-灭”节奏错开。这样一来,不同行的像素就会分别捕捉到“亮”和“灭”的状态,最终在照片中形成一道道横向排列的亮条与黑条——这其实就是频闪现象被相机“拆解”后的可视化结果。
频闪频率越低,单个“亮→灭”周期就越长,相机也更容易捕捉到完整的“灭”状态,黑条就会更明显。相反,频率越高,周期越短,相机就越难准确捕捉到“灭”的瞬间,黑条也会变得模糊甚至消失。这也正是高频PWM调光更护眼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高频PWM调光已经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低频PWM调光(通常在240Hz以下)的闪烁容易被部分人眼感知,长时间使用可能导致眼睛干涩、疲劳等不适。而高频PWM调光因为频率高、闪烁快,超出了人眼可察觉的范围,从而显著减轻视觉疲劳。
如今,不少手机厂商的高频PWM调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比如荣耀的绿洲护眼屏就支持3840Hz超高频调光,并获得了多家权威机构的认证。除此之外,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也纷纷在旗舰及中高端机型中应用了先进的屏幕调光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主打护眼的手机,往往会同时采用高频PWM调光与类DC调光相结合的方式。类DC调光通过软件算法模拟出类似DC调光的效果,本质上是对PWM调光的一种优化。它更适合OLED屏幕,能在保持较好显示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视觉舒适度。
不过,类DC调光也并非完美。它在改善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比如略微增加功耗、影响屏幕对比度或色彩准确性。因此厂商通常会在显示效果与护眼性能之间做出平衡。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尽管手机护眼技术不断进步,但我们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长时间盯着屏幕,每隔一段时间就让眼睛休息一下,远眺或闭目放松,这才是保护视力的根本之道。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