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夏季吃冰需警惕"脑结冰"风险

时间:2025-08-10    作者:游乐小编    

炎炎夏日里,冰镇饮料和冰淇淋成了不少人消暑解渴的首选。然而近日,上海一位女士在享用冰淇淋后突发剧烈头痛,经医生诊断为"脑结冰"症状。

揭开"脑结冰"的神秘面纱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懋解释道,"脑结冰"在医学上被称为"冰淇淋头痛",是一种典型的冷刺激性头痛。当冰冷的食物快速刺激上颚和咽喉部位的黏膜时,会引发脑部血管的剧烈收缩,随后又出现反射性扩张。

"这种血管的剧烈波动会刺激到三叉神经,"李懋医生继续说明,"作为头部重要的感觉神经,三叉神经受到刺激后就会引发前额或太阳穴部位的刺痛感。"除了剧烈头痛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

李医生用生动的比喻解释道:"在高温环境下,人体血管本就处于扩张状态。就像一根已经膨胀的水管,突然遇到冷水时反应会更加剧烈。"值得注意的是,儿童和偏头痛易感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症状。虽然通常只持续几秒到几分钟,但疼痛程度往往相当剧烈。

夏日健康吃冰指南

李医生给出了科学吃冰的建议,强调要遵循"适量、缓慢、适时"三大原则:

适量原则:建议每次食用冰淇淋不超过100克,冰镇饮料不超过200毫升。过量食用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缓慢原则:小口慢咽是关键。让冷饮在口腔中稍作停留,使其温度有所回升,这样可以减轻对咽喉和胃肠道的直接刺激。

适时原则:要特别注意避免空腹或剧烈运动后立即食用冷饮。空腹时胃肠较为敏感,而运动后血液循环加快,胃肠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此时突然摄入冷饮容易引发不适。

李医生还特别提醒,在选择冷饮时,应优先考虑低糖、低脂的产品,这样对消化系统更友好。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食用量和频率,因为他们的身体对冷刺激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

最后,李医生建议,运动后可以先饮用常温的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休息10-15分钟后再适量享用冷饮,这样能更好地保护肠胃健康。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