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境外机构假借访谈窃密:重点关注我国AI与量子技术领域

时间:2025-08-10    作者:游乐小编    

间谍合集间谍文章合集

8月9日,国家安全部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重要警示:在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境外间谍情报机构正加紧对我国经济领域特别是高科技产业进行情报刺探活动。

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一些身份可疑的境外咨询机构打着"专业访谈"的幌子,系统性地收集我国重点产业领域的核心商业机密。这些情报为外国势力制裁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精准依据,不仅威胁企业发展,更严重危害国家安全。

境外机构借访谈搜集我国敏感信息:锁定人工智能、量子等高新技术领域

据披露,某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前技术人员王某在离职后,多次接受境内外咨询机构付费"访谈",违规泄露原公司重要商业机密并获取报酬。

调查显示,一家背景复杂的境外咨询机构通过其中国子公司,以"市场调研"为名接触王某。由于王某曾是该企业核心技术骨干,自然成为重点目标。

在高额报酬诱惑下,王某丧失职业操守,参与所谓的"专家访谈",导致企业敏感信息外泄。国家安全机关及时介入调查,固定证据后依法采取强制措施,避免了更大损失。

境外机构借访谈搜集我国敏感信息:锁定人工智能、量子等高新技术领域

国家安全机关特别指出,境外情报机构往往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芯片制造、无人机等前沿技术领域的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重点目标。他们惯用的手法包括:

时机选择精准:这类商业间谍活动多发生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如技术迭代期、遭遇国际制裁、订单剧烈波动等特殊时期。在本次案例中,涉事企业被列入外国制裁名单前,相关"咨询需求"就异常活跃,实则是为制裁收集情报。

手段隐蔽性强:境外机构通常通过设立在华子公司、层层转包给本土咨询公司等方式掩人耳目。在具体操作中,常伪装成学术交流、专家访谈等看似正常的商业活动。

诱导性明显:访谈设计极具技巧性,往往从外围问题切入,逐步深入核心。提问层层递进,先以非敏感话题降低警惕,再伺机套取关键信息,具有很强的迷惑性。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