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周鸿祎谈智能体竞争:执行力才是关键护城河

时间:2025-08-09    作者:游乐小编    

周鸿祎

周鸿祎在ISC.AI 2025大会上的洞见

"在Agent领域,不存在谁会被淘汰的问题,大家都在持续进化。现在任何产品的领先优势能维持多久?我认为连一个月都不到。"周鸿祎在ISC.AI 2025大会上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Agent发展的关键所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智能体产品的迭代周期被压缩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位360创始人认为,当前智能体厂商真正的竞争壁垒在于执行力和快速应变能力。他强调,行业竞争的核心已经不是能否推出产品,而是能否保持极致的迭代速度。"就拿我们这次提出的蜂群L4概念来说,我估计领先优势最多维持三周。"

智能体进入"蜂群L4"时代

周鸿祎提出的"蜂群L4"概念将智能体划分为五个层级,每个层级在任务复杂度、Token消耗量和工具调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从基础的L1日常对话,到L2的企业流程处理,再到L3的专业领域应用,直至L4的大型复杂项目处理,智能体的能力层级呈现明显的递进关系。

智能体层级

周鸿祎特别指出,单一智能体在执行复杂任务时存在明显局限。当任务步骤超过100步时,就会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错误累积等问题。相比之下,采用蜂群协作模式的多智能体系统可以稳定执行1000步以上的复杂任务,成功率高达95.4%。

这种突破性表现主要得益于两大机制:智能化的指挥控制系统确保任务合理分配,而高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则保证了协同一致性。当然,多智能体协作也面临管理协调复杂度和通信成本等挑战。不过,360已经通过实际案例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他们使用十几个智能体协作完成了10分钟电影级视频的制作,每个智能体各司其职,分别承担编剧、分镜、配音等专业角色。

"人在回路":人机协作新范式

在人机交互领域,周鸿祎提出了颇具前瞻性的观点。他认为未来的智能体将扮演"数字员工"的角色,而人类则需要学会如何当好"老板"——不再亲力亲为操作工具,而是专注于任务规划和工作监督。

360在实践中坚持"人在回路"原则,将智能体的思考过程、中间结果和工具调用情况完全透明化。同时,在关键决策点设置人工确认环节。这种模式既保留了AI的高效执行能力,又通过人类监督确保了安全性,特别适合财务、安全等关键领域。

周鸿祎还引用了谷歌CEO的观点,提醒人们要"接受AI输出的锯齿状特征"。由于AI固有的随机性,相同指令可能产生不同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通过多轮交互和持续反馈来优化输出,这种"人类引导+智能体执行"的模式很可能成为未来企业效率提升的核心路径。

正是考虑到AI的这种特性,周鸿祎特别强调专业智能体的重要性。"智能体应该像专业顾问一样术业有专攻",他指出通用型智能体往往在每个领域都难以达到顶尖水平,而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智能体更容易实现商业落地。

智能体时代的网络安全新挑战

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资深专家,周鸿祎对智能体时代的安全形势表达了深切担忧。他指出当前面临两大棘手问题:安全人才培养周期过长导致的人才缺口,以及智能体技术催生的"超级黑客"威胁。

"传统黑客需要多年培养,但现在借助大模型,我们可以批量生产智能体黑客。"周鸿祎警告说,这些AI黑客可以7×24小时工作,自动完成攻击规划、漏洞挖掘等全套攻击流程。更可怕的是,一个人类黑客可以同时操控多个智能体黑客,将网络攻防战升级为算法与算力的对抗。

面对这一挑战,360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以AI治AI"。通过部署安全智能体作为安全专家的数字替身,企业可以快速建立起智能防御体系。360推出的"智能体工厂"允许企业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定制专属安全智能体,无需编写代码。

目前,360正在全面推进产品智能化转型。以安全云业务为例,最新发布的安全、管控、企服三大类智能体已经展现出显著优势:安全智能体的威胁发现数量是人工的3倍,响应速度提升10倍;管控智能体的自动化处置率提升3倍;企服智能体则在人力、财税等办公场景实现了效率的飞跃式提升。(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秦聪慧)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