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前大疆员工创业拓竹:用3D打印把创意带入大众生活
3D打印技术正以全新的姿态强势回归大众视野。从曾经高不可攀的概念产品,到如今街边巷尾的新宠小物,这项技术已经悄然融入你我生活。夜市摊位前,3D打印的精巧龙蛋、灵活关节龙等创意摆件成为抢手货,部分摊主透露半月收入轻松突破万元,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市场潜力。
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这股热潮的重要推手。在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上,大量3D打印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百万,小红书等社区也涌现出众多爱好者分享作品。这种病毒式传播的背后,正是3D打印技术从专业领域成功突围,进军大众消费市场的生动写照。
全球3D打印机市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市场研究机构CONTEXT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入门级设备出货量首次突破百万台,同比增长达15%,其中中国厂商贡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这场激烈竞争中,成立仅五年的深圳企业拓竹科技表现抢眼,以惊人的出货量增速成为行业黑马。
拓竹科技的崛起始于2024年推出的首款产品X1。这款设备首次将多色打印、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工业级技术引入消费市场,上市首月即收获近五千万元全球订单,创下Kickstarter平台初创企业纪录。但真正推动行业变革的,是同年上线的UGC平台MakerWorld。
这个开源3D模型社区通过独特的积分制度激发用户创造力。用户上传作品可获得基础积分,当下载量和点赞数越高,积分奖励也越丰厚,这些积分可直接兑换耗材甚至整机。这种“创作-积分-再创作”的良性循环,让社区内容呈现指数级增长,全球用户已通过该平台免费获得了数千台打印机。
AI技术的突破进一步降低了3D打印门槛。2024年Luma AI推出的NeRF转3D功能,允许用户通过上传视频直接生成三维模型。配合TripoSR、Meshy等工具,使用者仅需几张照片就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建模,彻底改变了传统需要CAD、Blender等专业技能的局面。
硬件与软件的协同发展让拓竹科技快速占领市场。2024年其出货量达120万台,超越老牌竞争对手创想三维,占据29%的市场份额。海外市场的反响同样热烈,新产品A1的YouTube演示视频观看量突破1500万次,推动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入门级设备收入同比增长21%。
这家企业的成功与其核心团队密不可分。五位创始人均来自大疆,覆盖产品管理、嵌入式系统、运动控制等多个领域。CEO陶冶曾主导大疆Mavic系列开发,CTO高修峰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深厚,首席工程师陈子寒更以开发全球首款量产无刷云台算法闻名。这支平均拥有十年以上硬件经验的团队,正将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经验全面注入3D打印行业。
线下体验店成为拓竹科技的新战略。2024年国庆前夕,其在深圳开设的首家3D打印门店引发关注。店内所有展台均使用3D打印制作,消费者可通过扫码直接打印心仪模型。这种将技术展示与消费体验结合的模式,标志着3D打印正从极客玩具转变为大众生活方式。
回顾3D打印发展历程,这项技术经历了多次起伏。2000年前后工业级设备因成本高昂仅限于科研领域,2005年RepRap开源项目点燃大众化火种,2013年中国企业掀起第一轮消费级热潮。但早期产品精度低、失败率高的问题导致市场迅速冷却,直到2017年技术升级才带来转机。
当前这轮热潮与前两次有着本质区别。主流设备价格已降至两三千元,打印速度突破每秒200毫米,精度达到±0.1毫米,并具备自动调平、远程监控等智能功能。新消费趋势下,3D打印机成为年轻人实现个性化的“创意工厂”,LABUBU等IP的走红更催生了“买不到就自己印”的消费理念。
从硬件制造到生态构建,拓竹科技正在重塑3D打印行业。其通过整合AI建模、社区激励、线下体验等创新模式,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更重新定义了3D打印的应用场景。这种将专业设备转化为大众消费品的转型,或许正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典型样本。
热门专题
最新APP
热门推荐
屠龙者的咆哮这是由黑龙王子奈法利安掉落的强大buff。它能使玩家的近战和远程攻击强度提高300点,持续1小时。对于物理输出职业来说,是相当可观的提升。枭兽形态费伍德森林的枭兽会提供
2025西岸国际科技消费嘉年华(WTCC)近日在上海拉开帷幕,超过300家人工智能企业齐聚一堂,其中近40家来自 "模速空间 "及其生态圈。这场总面积超万平方米的科技盛会,以AI消费电子为核心主题,打造
随着公募FOF三季报的持续披露,市场发现其指数化配置特征愈发显著。截至10月25日披露的数据显示,部分FOF前十大重仓基金中ETF占比高达90%,主动管理型基金几乎退出核心持仓。从宽基指数到商品、债
近日,围绕京东双十一期间所谓“二选一”的讨论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将正常的商业行为曲解为不正当竞争,着实令人费解。然而,京东已离职采销王立品的公开发声,恰恰揭示了这场争议背后的真相:所谓“二选一”,不过
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关键阶段,掌上高考模拟填报志愿成为众多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工具。然而,关于它是否只能填报一次以及是否可信的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首先来看掌上高考模拟填报志愿是否只能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