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维力传感器破圈之路:从航天工程师到人形机器人领航者熊琳
在机器人传感器领域,坤维科技凭借独特的航天技术积淀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已成为国产六维力传感器行业的领跑者。这家由航天工程师创立的公司,不仅主导了六维力传感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更在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前夕,依靠高精度、高产能和多场景实践经验,成功抢占了"机器力觉"赛道的有利位置。
坤维科技的创业故事源自一次灵感的碰撞。2018年,时任航天11院工程师的熊琳在北京亦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看到德国宇航中心展出的轮式双臂人形机器人搭载的六维力传感器。这个发现让他敏锐地意识到,航天领域用于空气动力学测试的六维力传感技术,或许能够成功"移植"到机器人领域。带着这个构想,熊琳和团队迅速研制出适配机器人的六维力传感器样机,并发现其"串扰"指标远优于国际巨头——航天标准要求串扰不超过千分之三,而他们的样机实际能达到千分之一左右。这一突破性的发现,为坤维科技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尽管创业初期面临诸多挑战,熊琳和团队并未退缩。2018年10月,四人团队陆续从航天11院离职,2019年4月在常州正式落地项目。虽然首轮投资因意外失利,但他们仍然自筹200万元建厂,锚定"机器人多维力传感器"这一核心赛道。从航天领域的"非标定制"到民用市场的"稳定供给",坤维科技经历了从"定制思维"到"量产思维"的艰难转型。团队重组生产流程,简化航天级精密结构,采用更适配民用的工艺降低成本,最终将六维力传感器的价格从4-5万元降至行业可接受范围。
在技术转化的过程中,航天背景为坤维科技带来了独特优势。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在航天领域已有50年发展历程,从材料、结构解耦到测试设备、算法,每个环节都非常成熟。航天对串扰的严苛要求,让坤维科技在做民用产品时天然具备"高精度"基因;而航天测试的严谨性,则让他们对传感器的"可靠性"有着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技术沉淀,成为坤维科技破解民用领域难题的关键所在。
随着六维力传感器赛道的升温,市场混乱问题逐渐显现。不少企业将"六维力传感器"等同于"六个一维力传感器",只关注线性度、灵敏度等单维指标,却忽视了串扰、响应频率、精度重复性等核心参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坤维科技联合遨博等企业,历经3年推动六维力传感器国家标准的制定。新国标明确规定,六维力传感器的标定和检测必须基于"六维联合加载"方式,即同时按任意比例施加三个力和三个力矩,且力和力矩的坐标系完全重合。这一理念源自航天技术,旨在科学、严谨地完成传感器的标定和检测工作,避免用一维检测方式"美化"指标。
国标的实施,对国内六维力传感器厂商和下游机器人企业意义重大。所有厂商需按统一标准标注指标、检测产品,让客户清楚了解每个品牌传感器的真实性能,比如串扰、精度等参数。不同级别的传感器对应不同性能和价格,下游客户可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最适合的产品,避免被虚假指标误导,实现性价比最大化。对国产传感器走向国际,国标也提供了科学依据,增强了产品的国际说服力。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坤维科技已占据先发优势。当前人形机器人处于"数据采集和基础测试"阶段,对六维力传感器的需求集中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坤维科技通过提供"力控整体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场景经验。他们从传感器数据滤波到混合控制算法,再到拖动示教、精密抛光等应用,为遨博、节卡等协作机器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今,坤维科技已为智元等多家人形机器人企业批量供货,成为这一新兴市场的头部供应商。
为应对未来人形机器人量产带来的需求增长,坤维科技在产能和技术上做了充分准备。目前,公司拥有8套全自动标定检测设备,年产能达3万台;根据客户订单需求,2026年1月年产能将提升至6万台。这一产能提升主要依靠设备创新,全自动设备能自动完成加载、数据采集、分析、标定全流程,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坤维科技在软件、算法层面也进行了布局,提供从传感器选型到算法参数调整的全方位技术指导,甚至提供定制基础算法,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与支持。
面对国际品牌占据高份额、中低端市场价格战的竞争环境,坤维科技通过"产品分级"策略避免陷入内卷。他们布局了入门级、标准级、高精度级和超高精度级四档产品,精准适配不同应用场景。比如,人形机器人做家务可用入门级传感器,而精工装配手机零部件则需高精度级产品。这一策略让客户能按场景选择产品,既避免浪费成本,又能确保性能可靠。
产业股东的支持,为坤维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小米、汇川产投、三花智控等产业股东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带来"场景"资源。三花智控在汽车和机器人领域的供应链资源,帮助坤维科技快速触达下游客户;汇川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经验,为坤维科技提供了宝贵的量产管理建议。更重要的是,产业股东对技术迭代的包容度高,愿意给坤维科技试错机会,让产品能在真实场景中快速优化迭代。
从航天工程师到机器人传感器创业者,熊琳和坤维科技的发展路径,是"航天技术民用化"的典型范例。他们不仅将航天技术成功移植到机器人领域,更结合民用场景需求进行了"降本、量产、场景适配"的重构。在人形机器人爆发的前夜,坤维科技正以"高精度+高产能+场景经验"的组合优势抢占"机器力觉"核心赛道,推动中国六维力传感器技术走向全球市场。
热门专题


热门推荐

10月18日消息,尽管有很多反对声,但微软还是在14日毫不留情地终结了Win10系统支持,全球有大约4亿台PC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现有的Win10用户要么接受潜在病毒风险继续用下去,要么升级Win1

上市一年累计销量突破40万辆,今年9月单月销量超过5万辆,若说A0级新能源小车正逐步走入主流视野,那么吉利星愿无疑已成为这一细分市场中的现象级产品。近期,吉利星愿迎来新一轮升级,共推出6款新版本车型

感谢热心网友風見暉一、肖战割割提供的线索。2025年10月17日,红魔游戏手机正式宣布将再度携手鸣潮推出联名产品,此次合作主题为“鸣潮 X 红魔”,新品预计于2026年1月与公众见面,值得期待。此前

特斯拉于今日宣布,Model Y L车型的预计交付时间已更新至2025年12月,即日起下订有望在年底前完成提车。在10月31日(含)前通过引荐奖励活动下单的用户,可获得8000元车漆选装礼金。同时,

2025年最值得信赖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包括欧易OKX、币安Binance、芝麻开门gate io等,这些平台在安全性、交易功能和用户体验方面表现突出,均采用多重安全技术保障资产安全,提供多样化的交易产品与服务,满足新手至专业投资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