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 文章内容页

三峡能源同利风电场打造戈壁无人化运维,领跑新能源智能化变革

时间:2025-09-21    作者:游乐小编    

在宁夏吴忠市辽阔的戈壁深处,一处创新的风电场正打破传统运维模式——这里看不到巡检人员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支由无人机、四足机器人和轨道巡检机器人组成的"数字铁军"。这就是中国首个实现全流程无人化运营的新能源示范项目——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它不仅开创了风电智能运维新范式,更为全球能源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智能场站的硬核科技

该风电场采用50台金风科技GW150-3MW智能风电机组,年发电量足以满足6.5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其创新核心是自主研发的L3级无人化系统:通过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协同,可远程指挥近300台智能设备完成全场5000多个监测点的巡检工作,实现从风机运行到设备维护的全程无人值守。这一突破性技术彻底解决了传统风电场依赖人工巡检的痛点。

戈壁上的机器人特战队

这些智能设备绝非简单的机械替代。专为戈壁环境设计的四足机器人,采用加强型关节与自适应运动算法,能在复杂地形中稳健行走;配备高精度传感器的无人机就像移动的"CT扫描仪",不仅可实时捕捉机组运行状态,还能通过AI算法预测潜在故障;而轨道式检测机器人则能深入机组内部,完成连人类工程师都难以做到的精细化检测。

数字化转型的实在效益

实测数据显示:无人化运维使年巡检工时压缩约75%,安全生产指标提升3倍以上,综合能效增长27%。系统采用的边缘计算架构更具亮点——即使在网络中断情况下,现场设备仍能自主执行任务,待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数据,确保运维零延误。

经济性验证与行业推广

经济模型证明:推广5座同规模无人化场站可节省运维成本约800万元/年,单人管理效率达到传统模式的2倍。这得益于创新的"AI+"技术体系:计算机视觉与声纹识别构建的智能监测网络,配合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故障预测准确率超95%的突破。

目前,该模式已成功复制到甘肃酒泉、青海海南等新能源基地,并形成《智能场站建设指南》等行业标准。其技术框架更具延展性——不仅适配风电场景,还可快速部署于光伏电站、储能系统等新型电力系统,为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一能源变革的深层价值在于:它证明了智能化技术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让清洁能源生产更加安全高效。当机器人在戈壁巡检查出精确的数据轨迹,一个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新型能源体系已然成型。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