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 文章内容页

出门问问AI转型之路:从研发到精简的业务重构

时间:2025-09-21    作者:游乐小编    

在国内AI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48岁的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正引领企业实施全面战略调整。这位拥有13年创业经历的工程师型CEO,以近乎严苛的求变决心推动企业转型,将这一划时代变革称为"减法战略"。

"曾几何时,我对技术自主研发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但这确实让公司背负了沉重包袱。"李志飞毫不避讳地直面问题。

战略调整的量化标准

2024年4月成功登陆港交所后,被冠以"AIGC第一股"光环的出门问问却遭遇业绩低迷。为此,公司从2024年中启动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将研发支出从5500万元锐减至3800万元,人力成本降幅更达到54%;员工总数由近400人精简至200人以内,研发团队缩减幅度高达三分之二。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凸显出转型的坚定决心。

变革的核心引擎

这场转型的驱动器是李志飞亲自开发的Coding Agent系统。这个由CEO亲自敲定技术框架的软件平台,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中枢。通过这套系统,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测每位工程师的代码产出、修改轨迹和质量验证过程,实现研发全流程的透明化管理。"代码痕迹胜过千言万语"已经成为李志飞的管理哲学核心。

组织变革的阵痛

如此透明的管理模式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内部波动。部分工程师因不适应工作细节被实时评估而选择离职,但李志飞认为这是组织升级的必经之路。据悉,Coding Agent系统已稳定运行超过半年,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李志飞提出的"AI化组织"理念,该理念还包括更具突破性的"扁平化管理"构想。

管理哲学的转型

李志飞的组织理念源于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深度思考。在2024年9月参加马云的管理分享会后,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无法复制传统"使命驱动"的管理路径。作为技术背景的领导者,他更倾向于用AI技术重构组织架构,认为传统层级制度中的中间管理层更多扮演着任务分配角色而非价值创造者。这一认知推动他建立起完全透明的研发体系,力求消除组织中的信息屏障。

转型的初步成效

改革已开始显现积极效果。市场部门可以直接查阅代码文档,通过AI系统即刻获取产品功能说明和竞品分析,彻底改变了过去依赖冗长会议的工作模式;员工考评体系全面革新,代码提交记录、功能迭代细节、商业收益等量化指标成为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李志飞意图通过AI系统实现像计算外卖员收入那样精准的员工价值评估。

转型过程中的挑战

但变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内部反馈显示,虽然Coding Agent提升了整体效率,但也带来了新的操作复杂度:部分bug修复时间反而超过系统节省的成本。目前"管理层级精简"尚未完全实现,组织调整仍在持续深化。不过从2025年中期财报来看,公司人均营收已从54.2万元大幅提升至97.8万元,证明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商业战略的重构

李志飞的经营思维转变深刻影响着公司发展方向。早期涉足智能硬件时,公司在AI算法、硬件设计、商业模式三个维度同时创新,最终导致资源过度分散。如今采用的是更加务实的策略:硬件采用成熟方案,专注AI软件研发;放弃基础大模型开发,聚焦应用层创新。"大模型已经成为标准元器件,真正的商业机会在于打造像抖音这样的现象级应用"成为新的战略指引。

技术与管理的新平衡

为保持战略专注,李志飞将主要精力投入Coding Agent的持续优化。这个被他视作企业基础设施的项目,既满足了技术创新的需求,又实现了管理升级的目标。尽管面临着软硬件业务协同的挑战,他依然坚信这是必由之路:"只有打造坚实的研发体系,才能真正具备应对复杂挑战的能力。"

在杭州湖畔大学的一堂管理课程后,李志飞选择了一条与行业巨头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当华为、阿里等企业依靠文化价值观驱动时,他却用AI技术重构管理体系,代码的客观性远胜过主观的管理艺术。虽然这种精英主义导向引发争议,但人均效能翻倍的经营数据为他的选择提供了有力佐证。

这场转型仍在进行时。Coding Agent系统有待继续完善,理想的"无中层"组织形态也未完全实现。但在这个快速迭代的AI时代,李志飞对技术驱动的管理革命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尤为突出。这场由技术专家主导的企业转型,正在为中国AI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独特的进化路径。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