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扬州发力智驾绿船航空三大产业,开启陆海空发展新征程

时间:2025-09-19    作者:游乐小编    

在扬州经开区的大街小巷,一批批贴着"自动驾驶测试"标识的无人配送车正往来穿梭;长江岸边的招商工业扬州鼎衡船厂内,第二代1.5万吨级甲醇双燃料风帆助力化学品船陆续完工交付;而在广陵新城,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中航机载"共性技术平台研发基地"项目正式开建,为扬州参与国家大飞机战略增添了新筹码......今年以来,扬州"陆海空"立体产业布局全面开花,先进制造业集群在长江沿岸强势崛起,正在长三角科技创新版图中勾勒出全新的产业风景线。

扬州智能制造业

智能制造:汽车产业转型新动能

智能驾驶技术正在重塑地面交通格局。今年夏季,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正式升级为江苏生产基地,标志着扬州汽车产业龙头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该基地自落户以来持续推动新能源车型和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未来还将推出纯电动车型,成为扬州汽车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标杆。走进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丰富的智能座舱产品线让人叹为观止:W-HUD、AR-HUD等新型显示设备可以将行车信息实时投射至驾驶员视野前方。"几年前HUD还只是百万豪车的专属配置,现在已经成为主流车型的标准装备。"泽景仪征工厂负责人尹继昌介绍,公司今年出货量预计突破90万台套,与小米汽车、蔚来、理想等头部新能源车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扬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完整闭环:比亚迪半导体生产的IGBT模块掌控着整车电力转换的关键环节;纳力新材料研发的锂电池复合集流体材料获得了国际厂商认可;经开区作为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已吸引近50家上下游企业入驻,相关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绿色船舶:扬帆出海新方向

大洋彼岸的市场需求,正推动着扬州造船业向绿色化转型。在新大洋造船的干船坞内,四艘中型散货船同时建造的景象已成常态。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赖进口技术、在内河建造简易散货船,到现在为全球客户建造高端海工装备,扬州造船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全球造船业复苏的背景下,扬州企业抢抓绿色智能化机遇:鼎衡船厂成功交付全球首创的两冲程1.5万吨双燃料化学品船;中远海运重工的1.6万箱级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通过智能系统实现减排8.9%;新大洋研发的"皇冠63 PLUS"散货船通过优化设计使日均燃油消耗降低超10%。

扬州造船业

技术创新成为扬州造船业逆势突围的关键。中船澄西扬州公司建造的6.2万吨重吊船比合同期提前223天交付,生产效率提升22.6%。总经理罗伏祥透露技术秘诀在于攻克了舵系精密加工难题。"我们实现了船舵轴线一次性精准定位。"在产品创新方面同样亮点频现:金陵船厂交付的"安吉宏盛"号创造了9500标准车位的新纪录;仪征苏豪创科为海外客户打造的64.8米自升式平台可容纳300名工作人员。去年出台的产业规划明确,扬州将继续做强船舶配套产业,同时补齐产业链关键短板。

航空产业:蓄势待发新高地

在蓝天战略的引领下,扬州航空产业正在腾飞。广陵新城的中航机载研发基地建设热火朝天,这里将成为航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从2019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研究院揭牌,到近期中航机载共性技术中心等项目相继落地,扬州用不到六年时间就实现了航空产业从零星布局到集群发展的跨越。目前全市航空规上企业已达85家,覆盖了从基础研发到整机制造的全产业链。

走进宝胜科技的展厅,总工程师陈大勇指着特种线缆产品介绍:"我们是C919防波套的唯一国内供应商,现在又将航空电气技术延伸到eVTOL领域。"今年企业航空业务订单同比增长超40%。与此同时,纪元纺织在高性能特种材料领域取得突破,伏尔坎机械为大飞机运输提供关键装备,新扬新材料研发的大型倾转旋翼飞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在低空经济布局方面,扬州已规划多个产业园,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和运营公司,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已投入使用,整套产业体系正加速成型。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