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9 作者:游乐小编
苹果新品的市场反响究竟如何?从媒体热议和首销数据就能窥见一斑。
虽然iPhone17系列的具体激活量尚未公布,但电商平台的预售成绩已经给出有力答案。相较前代,iPhone17 Pro系列销量翻了三番,更令人惊讶的是标准版iPhone17,销量增幅高达八倍。
媒体评价则更加直接。发布会后铺天盖地的报道都不约而同地用同一个词形容:牙膏挤爆了。
就连竞争对手也按捺不住。小米高管卢伟冰在微博上公开称赞之余,还顺势调整了产品策略——新一代旗舰直接跳过小米16,以小米17系列命名。
苹果这次的大动作背后,折射出其在华市场面临的现实挑战。
2024年对苹果中国市场可谓艰难之年。产品创新乏力加上AI布局迟缓,已经引发部分用户不满。Canalys数据显示,苹果在华出货量下降17%至4290万部,而华为则逆势增长37%达到4600万部。虽然全球营收增长,但大中华区占比从25%萎缩至17%。
国内安卓阵营更是虎视眈眈,纷纷推出苹果系统兼容方案,试图将果粉转化为自家生态用户。
但要说苹果这次是在"返璞归真",那倒未必。它不是在重拾昔日的创新荣光,而是放低姿态加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概括iPhone17系列的升级亮点,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四个字:加量不加价。
过去苹果在标准版上的"刀法"常常遭人诟病。比如iPhone14系列虽然加入了灵动岛和息屏显示功能,但只有Pro版才能享受。iPhone15标准版虽然继承了Pro版的A16芯片和灵动岛,却在120Hz高刷和长焦镜头上做了减法。
而这次iPhone17标准版可谓是史上最香标准版。虽然沿用老款主板架构,但配备了最新A19芯片,拥有与Pro版相同的屏幕素质,搭载4800万主摄+1200万长焦双摄系统,前置摄像头升级至1800万像素,更首次在标准版引入120Hz高刷。
最关键的是,这款机型还能享受国家补贴政策。
618购物节前夕,苹果天猫旗舰店加入国家补贴计划,最高补贴比例达20%。叠加以旧换新等优惠后,原价7999元的iPhone16 Pro最低仅需5299元。根据TechInsights数据,618期间苹果销量占比高达43%。
为了继续享受补贴红利,苹果甚至调整了全球统一定价策略。256GB版的iPhone17在内地售价5999元,刻意卡在补贴门槛内,而港版售价则为6899港币。
如果说这些都还属于硬件升级和价格策略的调整,那么入驻抖音则是渠道布局的重要变化。
在iPhone17全球首发前夕,苹果宣布正式入驻抖音商城。放在以前,苹果对新渠道的开拓总是慎之又慎,毕竟渠道选择直接影响品牌调性。在线下,苹果直营店都是精心设计的地标建筑;在线上,过去十年仅天猫获得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资格,即便是3C巨头京东也只拿到授权渠道。
虽然抖音电商近年表现抢眼,但其在3C数码和高端品牌领域并非强项。举例来说,抖音自营店iPhone16 Pro Max累计销量不足5万台,而同款在京东销量超过300万台。
选择抖音带货并非关键决策,蹭国补也不是深思熟虑之举。这反映出苹果正在从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更加务实、接地气的营销策略。
新品发布后,苹果股价却遭遇重挫。分析师推荐买入比例降至55%,创2020年来新低,远低于英伟达、微软等科技巨头的90%以上。
从财报来看,苹果依然稳健。其服务业务收入从2020财年的538亿美元增长至2024财年的962亿美元,营收占比从19.6%提升至24.6%。
问题出在市场预期上。
苹果的软硬件生态优势建立在庞大的硬件用户基础上。过去其独特的品牌魅力源于创新带来的差异化体验,而如今手机创新已触及天花板。
虽然iPhone17 Pro系列打破了几代沿用的"浴霸"设计,采用全新横向相机模组,升级3nm工艺A19 Pro芯片,将光学变焦提升至8倍;iPhone Air更是破天荒地以轻薄为卖点。但前者体验升级有限,后者则在实用性上做出了妥协。
从产品角度看,iPhone Air更像是个试验品。它不仅搭载苹果自研的C1X基带芯片,还集成了N1 WiFi芯片。要知道,按照苹果与高通的协议,每台iPhone都要支付售价5%的专利费。如果自研芯片试验成功,将为苹果节省巨额成本。
在AI布局上,苹果显得尤为保守。相比谷歌等科技巨头的大举投入,苹果不仅缺乏公开的AI投资计划,原AI团队也陷入动荡。
内部对于是否押注AI存在严重分歧。软件负责人克雷格·费德里吉认为AI并非移动设备核心功能,更不愿因此影响系统更新节奏。这种"设备优先"的思维甚至导致AI负责人离职转投Meta。
更严峻的是地缘政治风险。虽然苹果产品目前获得关税豁免,但6000亿美元的美国建厂计划势必推高生产成本。届时苹果将面临艰难选择:是用利润换市场,还是维持高价策略?
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曾指出苹果AI落后的两大症结:缺乏清晰愿景,以及差异化实践路径。
库克时代的苹果并非没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无论是AR头显还是造车项目,都投入了巨资人力。但这些项目既缺乏乔布斯时代的魄力——汽车项目更被视为人才保留计划,又过分计较投入产出比——相比未来技术,可快速变现的产品显然更受青睐。
对一家消费品公司来说,这套打法或许够用。但对于曾改变世界的科技巨头而言,这无疑是一种退步。
参考资料: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