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AI > 文章内容页

外滩大会探讨AI智能体创业方向:把握机遇,避开大模型竞争风险

时间:2025-09-20    作者:游乐小编    

在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全球AI投资展望——AI创业的爆发与中国机遇」专题论坛现场,来自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先锋与资深投资人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就智能体技术在商业场景的应用与投资价值进行了深度剖析。这场高端对话不仅探讨了技术创新,更揭示了产业变革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深刻互动。

蚂蚁集团副总裁纪纲在发言中表示,随着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已经从基础的"信息检索+简单流程处理"升级为具有更强认知能力的智能伙伴,甚至引发了关于AI超越人类智能可能性的讨论。但他同时指出,当前阶段智能体在情感交互、线下场景适配等高容错率领域更容易实现商业化落地,而需要高度精准性数据闭环的工业级应用仍然面临诸多技术挑战。

阶跃星辰创始人姜大昕从硬件演进的维度分享了见解,他认为下一代智能设备的竞争焦点将集中在"任务执行能力、实时响应性、记忆存储功能以及自主进化机制"这四大核心维度。在姜大昕看来,智能体技术在金融服务、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等专业领域的渗透正加速推进,这种趋势正在彻底重构传统行业的交互范式。

论坛上多位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端的领先优势。明势创投合伙人黄明明分析指出,中国团队在互联网时代沉淀的深厚产品创新经验,结合对前沿技术的快速商业化能力,使得包括全球首个设计领域智能体Lovart在内的诸多突破性项目都诞生自中国创业者之手。他大胆预测,未来全球最顶尖的100个智能体项目中,将有超过60%出自中国创业团队。

创投界对智能体发展的现实判断也存在差异化认识。BAI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龙宇直言不讳地表示,目前智能体技术尚未迎来真正的爆发拐点。尽管全球资本市场对AI创新仍持开放包容态度,但留给创业团队的产品落地窗口期正在快速收缩,市场对产品成熟度的要求已经变得愈发严苛。

投资机构的布局策略方面体现出了鲜明分野。蚂蚁集团投资部负责人黄海详细介绍了其聚焦垂直领域智能体的投资逻辑,筛选项目的三大标准分别是:目标市场规模、用户付费意愿和竞争壁垒构建能力。他特别强调,随着智能体规模的扩大,算力等基础设施的能耗效率将成为关键制约因素。

经纬创投合伙人王华东向创业者发出战略提醒:要避免直接挑战大模型企业的核心业务。他以代码智能领域为例,虽然Cursor一度被视为行业标杆,但在Claude和OpenAI推出同类功能后很快失去优势,而专注于特定服务场景的Replay反而建立了差异化竞争力。

创世伙伴创投主管合伙人周炜提出了独特的"哑铃型投资策略":一端布局与企业复杂工作流深度融合的B端应用,这类项目具备抵御技术迭代的稳定性;另一端则瞄准具有突破性潜力的通用智能方向,以此把握技术跃迁带来的超额回报机会。这种两极配置完美体现了专业投资机构在风险控制与前瞻布局间的精妙平衡。

Lovart创始人陈冕从产品哲学角度提出了创新观点:移动互联网时代奉行的流量至上法则在AI时代已不再适用。他认为,在智能体创业领域,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能力而非流量获取手段,这一认知转变正在深刻影响着创业公司的战略重心和资源分配逻辑。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