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国产算力公司「各自为战」,曙光如何打通协作壁垒?

时间:2025-09-16    作者:游乐小编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内知名的算力企业齐聚一堂?

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的AI计算开放架构发布会上,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国产算力企业之间产生的强烈共鸣。而促成这次聚会的关键因素,是中科曙光推出的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这场发布会不仅集结了AI芯片、整机制造、大模型开发等2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还宣布建立"AI计算开放架构联合实验室",为行业搭建了一个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

算力市场困境催生合作契机

当前国内算力市场面临一个普遍存在的矛盾:虽然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但各家厂商的设备接口协议各不相同,导致整个行业呈现出"强竞争、弱合作"的局面。这种分散的技术标准让行业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制约着整个生态的发展。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企业间的深度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异构计算: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技术层面,GPU领域存在着诸多异构壁垒:不同厂商的算力密度、互联方式和生态体系差异显著。虽然2024年后行业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但真正解决仍面临巨大挑战。中科曙光总裁助理杜夏威指出,行业长期依赖国际主流生态运行的惯性,以及技术迭代过快导致的协同困难,都是亟待克服的障碍。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虽然异构计算可能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但短期内这种需求只会持续增长。一方面,数据中心国产化比例要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大模型客户对混训能力的需求日益明确。这些趋势都在倒逼行业加快统一技术标准。

开放架构:构建算力生态新范式

在这次智博会上,中科曙光联合20多家企业发布的新架构,单机柜可支持96张加速卡,提供超过100P的AI算力。这套系统的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其强大的扩展能力,更在于其"多元包容"的特性:既能支持多品牌GPU加速卡,又能兼容主流软件生态,大幅降低了硬件和软件开发成本。

在技术开放方面,曙光与合作企业共享了七项核心技术。杜夏威强调,这种合作不是简单叠加各家技术,而是要让每家企业发挥所长,形成产业合力。这样的开放态度,正是建立在曙光过去十年建设50万张加速卡集群的丰富经验之上。

基础研发:保障算力稳定运行

要让这些创新真正落地,基础技术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在智博会现场,曙光展示的AI超集群系列解决方案特别注重提升系统的可靠性。数据显示,新集群的平均无故障时间提升2.1倍,故障修复时间缩短47%。这些进步充分体现了曙光在基础技术研发上的扎实投入。

在散热技术方面,曙光同样走在行业前列。从传统的风冷到先进的浸没式液冷,曙光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展会上亮相的相变浸没液冷设备,通过特殊液体的沸腾快速带走热量,展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创新。

这场发布会标志着国产算力生态建设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市场期待与技术挑战并存的当下,能否成功打造一个开放的算力联盟,将决定我们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曙光相变浸没液冷设备实拍图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