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6 作者:游乐小编
小鹏汽车发布紧急召回公告:9月15日起,将对2024年8月20日至2025年4月27日期间生产的部分P7+车型实施召回,涉及车辆总数达47490台。
本次召回的核心原因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召回恰逢《经济参考报》等权威媒体集中报道P7+车型转向机设计缺陷引发的车主维权,相关报道在新华网、澎湃新闻等平台引发广泛关注。
从最初私下采用密封胶修补转向机接口,到最终主动备案召回计划,小鹏汽车的转变折射出新势力车企正在逐步重视产品质量问题。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最新统计,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召回总量创下1112万辆的新高,同比增幅达65.3%,其中新能源汽车召回量更呈现137.5%的爆发式增长。截至目前,召回排行榜前三依然被宝马、特斯拉、奔驰三家外资品牌占据,自主品牌阵营中仅有长安汽车跻身前十,而新兴造车势力则集体保持"零召回"纪录。
这不禁让人质疑:难道新势力车企真的做到了零缺陷吗?数据显示的"零召回"背后,实则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深层问题——当国际品牌已将召回视为企业责任的正常体现时,部分自主品牌仍在回避问题、私下运作。
事实上,勇于召回恰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中国车企要实现真正的品牌崛起,"召回"这一课至关重要——需要培养直面问题的勇气、主动担责的态度,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正如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慕尼黑车展采访时所言:"未来能存活的企业必然是全球化的企业。"而要成为全球化的汽车品牌,完善的召回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2024年中国汽车召回数据折射出耐人寻味的现象:宝马以超百万辆的召回规模高居榜首,特斯拉、奔驰紧随其后,前十榜单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与中国自主品牌形成鲜明反差。
深入分析发现,外资车企已将召回纳入常态化运营机制。以宝马为例,其针对制动系统隐患发起大规模召回;特斯拉快速响应用户反映的安全带问题;奔驰则主动处理软件缺陷。这些企业用实际行动表明:召回并非负面事件,而是企业责任的体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OTA远程升级已成为高效召回的新路径。特斯拉通过这一技术解决了诸多软件问题,既提升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相较之下,中国新势力车企的处理方式值得商榷。以小鹏P7+为例,在正式召回前,企业曾试图通过"打胶处理"解决转向机问题,并要求车主签署保密协议,甚至尝试通过OTA升级掩盖问题。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部分车企为规避召回,惯用"潜规则"式解决方案:通过客服渠道个案处理、小范围通知车主到店维修但不公开声明,或打着"免费检测"等幌子暗中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经测算P7+转向机总成单件成本约6000元,而此次召回47490辆车意味着近3亿元的巨额支出。对比小鹏汽车二季度4.8亿元的净亏损,此次召回确实会影响其"四季度盈利"目标。
多家新势力车企被曝采用不当方式处理质量问题:极氪曾因电池续航缩水问题,初期保持沉默并后台限制功率输出,在车主强烈抗议后才私下更换电池;不少车企习惯用OTA升级解决本该召回的质量缺陷。
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自主品牌5年以上车辆的故障投诉率比合资品牌高出12个百分点,反映出其在长期可靠性方面的明显短板。
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定,规范的汽车召回应包含五个核心环节:缺陷产品信息报告、缺陷调查、风险评估、召回计划制定和实施效果评估。这一完整流程既保障消费者权益,也推动企业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2025年小鹏汽车销量表现抢眼,前8个月累计交付量突破27万辆。但在销量增长的背后,P7+车型转向机异响问题引发的用户不满也日益凸显。
值得肯定的是,无论出于何种考量,小鹏汽车此次大规模召回标志着自主品牌正在正视问题。监管部门也在同步完善相关制度,包括加强质量监管、健全召回法规、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等。
市场经验表明,消费者能够理性看待产品缺陷,但绝对不能接受刻意隐瞒。中国车企要真正与国际品牌比肩,就必须树立"召回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的质量管理理念。
自主品牌想要从"销量冠军"蜕变为"品质标杆",就必须勇于打破"零召回"迷思,用透明和担当赢得消费者持久信任。这条路虽然艰难,但必须坚定走下去。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