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5 作者:游乐小编
近日,海信董事长贾少谦在一次公开活动中提到,他们前段时间完成了一次关键升级——把全员协作切换到飞书。“通过飞书现有的信息化和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够感受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正在进行改善和提升。”
对于该动作,员工们给出的反馈普遍积极。很多年轻员工自发使用飞书,他们的共同观点是,飞书更符合他们对高效工具的期待。
很多人提到,会议效率的提升最为直观:会前资料自动挂到日程,避免了临时找文件;会中飞阅会支持实时投屏和评论,让讨论更聚焦;会后AI自动生成纪要和待办,直接绑定责任人,减少了“散会即散场”。
AI知识问答和多维表格的组合备受追捧:复杂的技术资料可以秒级召回,数据分析和文案生成也能自动完成;多维表格被认为能替代过去零散搭建的各种小系统,让业务部门可以自己动手搭建工具,不再事事依赖IT,从而释放了开发人员的精力,让他们专注于更关键、更高价值的工作。
一位接近海信的人士称,此次办公平台升级被海信定义为一场“AI时代下敏捷高效办公的破局之战”。其核心目标是利用AI工具的力量,将组织与员工从“信息散落难检索”、“任务追踪不闭环”等繁琐的办公流程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用户价值创造。
事实上,上飞书在消费电子行业并非孤例。过去几年,从小米到安克创新,从影石到科沃斯,越来越多企业陆续做出同样的决定:拥抱新一代协同工具,把AI与组织力结合起来,重塑竞争方式。
海信不是孤例。
在当下,技术加速演进、产品更新换代,以及全球竞争的持续加剧,给消费电子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周期越来越短、协同越来越复杂、组织负担越来越重。SKU要扩充,但又不能滥竽充数;跨国经营让语言、时差、合规的重要性不能再被忽视;而知识沉淀不足、流程割裂,则让组织效率被不断稀释。
共同解法只有一个:产品之争、技术之争、全球生态与身位之争,皆与组织息息相关。消费电子企业与大型制造集体上飞书,意义不仅是换掉OA。
2020年,飞书刚刚走向市场不久,小米便率先借助新工具打破原有的协作壁垒。
小米作为当时生态最大、最齐全的消费电子公司,内部协作无可避免地分散,OA、邮件、云盘、会议工具割裂。飞书把日常办公场景打通在同一个平台,凭借员工的体验与传播实现指数级增长,最终转化为集团层面的推广:体验、数据、业务、增长,已经在飞书中逐渐汇聚成组织层面的正反馈。
2024年,安克创新、传音和海尔先后引入飞书。
安克CEO阳萌在2024年的飞书发布会上回顾道:“三年飞书时光,让我们成为一个AI Ready的企业。在飞书知识库和文档上,我们沉淀了数百万份文档和领域知识,真正把想实现的组织形态,落实到每天的行为中。效率已经成为安克的基础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对安克来说,这一决定几乎是必然的。97%的营收来自海外,团队分布在140多个国家,跨时区会议推进、跨语言协作沟通、合规与数据等方面都面临了挑战。飞书接入后,统一了146个国家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实时翻译、知识沉淀和AI工具,重建了“多国战队”的效率。三年间,安克在飞书上沉淀了超过400万篇文档,逐渐形成可被反复调用和复用的组织智慧。
出海成为这些消费电子企业选择飞书的重要原因之一。传音也在70多个国家铺开了销售网络,借助飞书多维表格搭建数十款业务管理工具,能把销售培训、物料追踪、问题跟进全部放到一张表里,全球进展实时同步。
2024年,更多消费电子头部公司用起了飞书:扫地机器人三大品牌追觅、科沃斯、石头科技集体上飞书,荣耀、SKG等企业也相继跟进。
在生产端,新品上市后产能骤然放大,科沃斯通过飞书搭建“生产战情报告”,一旦产线异常,战情群一键拉齐上下游部门,交付效率提升20%。在营销与决策端,飞书与业务流程管理平台深度集成,当决策出现偏差时会触发一键飞书拉群,配合知识库和多维表格,决策落地效率提升30%。
2024年,插座巨头公牛集团上线飞书,并在三个月内基于飞书aily自建AI客服机器人“公牛智服”,客服一线都在用,将客服响应时间从半小时缩短到1分钟,新人培训周期从一个月缩短到一周。
集体选择的背后,其实原因很简单:飞书好用。
在消费电子行业,产品从概念到上市只有短短6–12个月,流程复杂、时间紧迫。软硬件并行开发、跨部门的依赖关系极其复杂,IPD和项目管理意义重大。SKG的案例最直观:借助飞书项目快速搭建IPD流程,短短数月便SKG便上线了110多个研发项目,最终项目延期率降低了20%。
能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把低效的环节变顺畅。对企业来说,换上飞书,就等于换了一种更高效的工作方式。
在一个靠速度和执行取胜的行业里,好用,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此次海信与飞书的合作,来自海信员工对高效、智能、更好体验的数字化办公需求。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全球化扩张迫在眉睫,AI技术的浪潮扑面而来——这些外部挑战叠加在一起,让这家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家电巨头,必须找到新的组织方式。
高效会议就是其中一场硬仗。海信内部明确规定,要“消灭低效会议”,对此,飞书AI会议自动生成会议纪要,通过AI语义理解提炼关键要点,生成智能会议纪要和待办任务等,有效助力海信员工召开高效会议。
除了会议,海信还引入了“星海同学”——一个基于飞书aily工作助手定制的智能体,可以助力员工高效工作和快速检索企业知识。
员工的日常体验也发生了变化——通过飞书多维表格和低代码能力,海信将复杂流程改造以实现“数字化”跃升,原本需要一周完成的需求,现在通过无代码方式几小时就能完成,减少传统IT开发方式所耗费的时间和投入 。
由以上可见,通过飞书,海信把分散在各处的审批统一收拢到飞书的审批中心,形成一个待办入口;以飞书工作台为门户,整合原有系统;升级内部的“星海同学”为具备工具调用和规划能力的新智能体;并把服务台、订阅号等系统一并迁移上来。
换句话说,飞书提供的是底座,而海信借助这次底座升级加速了自己的变革。
最终,飞书在海信全员落地。正如贾少谦所说:“海信在全球有几十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以及海外七个大区,未来如果能把信息化、标准化和飞书的效率提升结合起来,将对海信是非常好的体验。”
海信的方法论找到了工具承载。让效率不再是抽象口号,而是通过会议纪要、任务闭环、流程配置这些具体功能,成为每天都能看得见的改变。
对大多数消费电子企业来说,上飞书,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一方面,战略层面要求提升组织效率,把AI和数据能力融入流程;另一方面,一线员工已经养成使用习惯,真正感受到便利与价值。双向合力早已形成。
不管是已经成为巨头的海信、海尔,还是在当时还处在生长期的安克、正浩,组织效率的提升不仅仅是提升员工办公体验那么简单——它能直接作用于产品创新、供应链响应速度,乃至未来战略的执行力。
正如苹果CEO Tim Cook所说:“Because the work really happens horizontally in our company, not vertically. Products are horizontal. It takes hardware plus software plus services to make a killer product.”苹果每年如期完成跨硬件、软件、服务的产品迭代,背后依靠的正是横向整合的组织力。三星也在全球六十多个研发和制造基地中,通过流程化与跨文化协同维持多条产品线的同时推进。
如今的消费电子行业比拼产品参数早已不够,组织的敏捷性与学习力越来越重要:如何在十万人的组织里保持灵活?如何在跨国运营中把知识沉淀下来?如何在不确定性常态化的环境中保持韧性?
未来,出海会更深,意味着合规和跨文化的难度只会增加;AI普及的速度更快,企业必须把它真正嵌入业务,而不是停在概念。
过去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消费电子公司交出了答案:从小米到安克,从追觅、科沃斯到海尔,再到今天的海信,他们都在把飞书作为协作与创新的基础设施。
支撑消费电子巨头在AI时代继续奔跑,飞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