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45万亿,中国智驾的新风口来了

时间:2025-09-11    作者:游乐小编    

2025年L4智驾场景化应用加速发展,亿欧汽车研究院认为2035年中国L4级别及以上智能驾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5万亿元。

麻 将

L4级智能驾驶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呈现政策、技术、场景三轮驱动格局。

政策层面,国家级规划与五城全域开放试点明确事故责任划分,破除制度障碍;

技术层面,系统成本持续下探,车路云协同能力增强,提升复杂环境可靠性;

场景层面,Robotaxi、无人配送、干线物流等多场景试点加速从低速封闭向中高速开放场景跨越。

在政策红利释放、核心技术进步与应用场景拓展的共同作用下,2025年五城L4车辆保有量预计突破10万辆,带动相关产业链规模超200亿元,标志着“全民智驾”元年正式开启。

L4智驾的发展背景概览

L4级智驾已成为跨越式技术路线的主战场,产业生态庞大、格局趋明。

资本集中注入头部企业,政策逐步开放多类场景的L4智驾试点,商业化按“中低速封闭场景→高速开放场景”路径逐级拓展;

技术端以“车-云”与“车-路-云”协同为标配,感知-决策-控制专利持续攀升,推动研发测试迅速转入试运营和规模化落地。

L4智驾的商业化应用现状分析

低速半开放和封闭场景L4智驾基本已进入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和全面推广应用阶段,中高速开放/半开放场景当前多处于早期阶段。

L4智驾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需要场景提供方、技术公司、车企及供应商、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共同协作。

当前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产品销售与代运营两类,并以产品销售为主要方向。

园区服务场景,L4智驾车辆根据工业和商业文创等不同类型园区的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工业园区多采用牵引车、叉车等车型,由智驾企业提供产品与技术支持;商业园区则更多使用小型车辆进行零售配送或巡防,运营方式包括园区自营和第三方代运营。

应用L4技术后,工业园区智能重叉车年均单车节省成本18万元,商业园区智能巡防车年节省成本约7万元。

环卫场景覆盖园区与城区,涵盖清扫和垃圾清运等环节,车型包括扫路车、洒水车和垃圾车。

合作模式分为自建车队的重资产模式与提供技术服务的轻资产模式,并可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园区场景中,L4智驾可替代人工清扫,年节约成本11%;城区场景中预计电动智驾环卫车可比传统柴油车节省21%的年均成本。

城区配送聚焦3-5公里范围内的社区服务,客户包括商超、餐饮和快递公司。

主流商业模式为“直接销售+订阅服务”,车辆价格已低于10万元,订阅费每月约2000–3000元。

同时也可采用租赁模式,由厂商负责运营。该模式通过“中转直发”提升物流效率,预计每年可为快递驿站降低超过4万元成本,降幅达19%。

Robotaxi已形成以智驾公司、主机厂和出行平台为核心,政府、通信与安全机构辅助的成熟“金三角”模式,特斯拉等企业还在探索包括车主在内的四方协作模式。

在客单价25元、日接单17笔的假设下,单车年营收可超15万元,年均成本约12万元,毛利润约3万元,毛利率21%,接近传统出租车水平。

Robobus应用于城市微循环、地铁接驳及园区景区内部线路,城市公交多采用公交公司主导、多方协同的运营机制,园区景区则常见技术方直接参与运营。

一辆49座Robobus在60%满座率下,年营收预计近70万元,年成本约51.3万元,毛利润超17万元,毛利率可达25%。

干线物流存在轻资产、重资产和混合三类合作模式,目前以L2辅助驾驶为主,正逐步向高阶智驾发展。

预计进入小规模运营阶段后,年均成本将降至55万元,与传统燃油车持平甚至略低;大规模运营后成本将进一步降至44万元,相比传统车辆节省17万元。

港口场景以销售与代运营为主要商业模式,销售包括解决方案和整车两种形式。

DCV无人集卡已实现成本优势,年省约6万元;IGV、AGV和ASC车型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成熟,未来成本还将进一步下降。

航空港场景目前仅采用“整车销售+软件服务”模式,由地服公司运营,不涉及代运营。

因作业强度大、容错率低,L4技术对提升安全与效率具有关键作用,已应用于摆渡车、行李牵引车等车型,并在国内外多个机场进行测试与落地。

矿山场景中L4车辆主要用于矿石与人员运输,合作模式包括向矿企提供解决方案或按运输量收费。

智驾矿卡可显著降低人工成本,单车年均节省超过40万元司机费用,同时安全性更高,但车辆购置与运维成本仍较高。

仓储场景以“硬件+软件”结合服务为主,提供AGV/AMR设备及调度管理系统。

主流模式包括销售、租赁和代运营,早期以销售为主,如今合作形式日趋多元。

应用L4技术后,仓储可实现数字化运营,年均单车节省约2万元人工成本。

L4智驾的发展趋势洞察

L4级智能驾驶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商业化爬坡阶段,面临技术瓶颈、法规缺失、数据伦理与商业模式四重挑战,需依靠政策支持、基建协同、技术突破、生态开放与公众参与共同推动其安全、高效、经济和可信的规模化应用。

在技术上,硬件趋向冗余与容错设计,软件依托端到端架构与多模态模型实现感知和伦理决策,车路云融合实现全局优化。

商业上正从单点工具发展为跨场景运力平台,融入共享经济与多业态联动,逐步从低速封闭场景向中高速开放场景推进,预计2035年中国L4及以上智驾市场规模将超过45万亿元,渗透率达13%以上。

亿欧汽车研究院对L4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持乐观态度,并期待L4智驾加速落地应用。

亿欧汽车研究院致力于跟踪L4智驾领域,在调查和研究后产出具有深度和见地的研究成果,以供业界参考与借鉴。

同时,我们亦期待与广大读者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推动L4智驾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报告更多内容,详见《L4智能驾驶商业模式日益清晰,在多场景加速落地——2025中国L4智能驾驶场景商业化发展洞察报告》。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