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9 作者:游乐小编
倒下的威马即将“复活”,继续未完成的IPO梦想?
停更两年多,威马汽车最新微信公众号在9月6日发布的《致供应商白皮书》不仅透露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飞汽车”)成为新股东,威马复工复产还得到上海市和温州市两地政府的支持,并对未来新威马的发展做出了“三步走”详细规划。
这家“倒下”的车企正迎来转机。
然而,威马当时留下的“烂摊子”,正成为其“重生”路上绕不开的核心问题。公开信息显示,威马陷入危机时,负债规模近250亿元,大量员工薪资被拖欠,不少供应商的货款至今也未能结算。
谁来还债?背后的“金主”是谁?也许只有看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知晓威马究竟真的“起死回生”,还只是一场“作秀”。
“你看到的消息都是真的,各个岗位都在招人,有召回的威马前员工,也有新招的员工;供应商方面,90%都是原先的供应商。”9月8日,《IT时报》记者致电《致供应商白皮书》上的沟通联系人并得到如是回答。
在招聘软件猎聘App上,威马“新股东”翔飞汽车发布了83个岗位招聘,地点主要在上海和温州,从前台主管、采购经理到各类产线工程师,薪资从5000元到30000元不等。
白皮书显示,翔飞已从全国各基地调配并组建起143人的团队(包括78名翔飞员工和55名前威马员工),并在加快招聘,以形成400人的核心团队。
上海威马总部和汽车设计采购中心曾是威马重要的两处办公地,据媒体报道,威马总部Logo已撤去,目前并无复工痕迹,而汽车设计采购中心约60人在6月就已经复工。
不过,上海复工的是采购、设计、行政、人事等管理岗位,车辆能否真正落地推向市场,核心仍取决于工厂产线的实际生产进度。上述联系人表示,目前,威马的温州工厂已复产,十几台车下线,准备重启市场,后续还会开新的销售门店。
这一说法却与一线员工的反馈存在出入。新入职威马温州工厂的李哲(化名)向记者透露,工厂目前尚未启动产线生产。
“我是刚招聘进来的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现在车间里大概有一百多人,大家都比较清闲。”他表示,当前工作时间为上午八点半至下午五点半,主要工作是产线设备调试、模具检修。何时开工,张哲并不清楚,等待通知也成为产线工人的日常之一。
一边是最新释放的“已下线新车、筹备重启市场”的积极信号,一边是一线员工“工厂产线未动、等待开工通知”的实际反馈,威马的真实复产进度还需进一步观察,能否实现市场重启,后续的产线动态将是关键风向标。
今年4月,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民事裁定书》,批准威马四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实质合并重整流程。翔飞汽车成为威马四家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
新股东接手后,能否填补威马此前的资金“窟窿”成为人们最关注的事。然而,新股东翔飞与宝能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后者自身也曾陷入债务危机。
《IT时报》记者通过企查查的股权透视图发现,翔飞汽车的两位股东分别是深圳卓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其中,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是深圳欣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同时,卓凯、凤宇、欣硕这三家公司互为股东,股权关系紧密。
图源:企查查
深圳凤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与深圳欣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还入股了一家名为深圳悠宝利新能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而悠宝利的控股股东是深圳宝驰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通过股权向上延伸,控股宝驰威的正是宝能汽车集团。
图源:企查查
“宝能两三个月前调了一批工程岗、行政岗的员工去翔飞,他们优先把资源投到翔飞,支持威马复工,所以威马现在应该是翔飞、原威马、宝能三波人共事。”翔飞员工苏凯(化名)告诉记者,自己本来是宝能员工,但之前宝能每个月只能发半薪,而且还分两次发,每次只有四分之一。碰巧翔飞当时在招人,自己也被薪资和重组规划吸引,便来到上海的威马汽车设计采购中心。
他透露,翔飞的薪资结构是基本工资+绩效,各占总薪资的50%,其中五险一金按上海最低标准缴纳。尽管翔飞还没有出现工资打折的情况,但发薪时间总要拖几天,“之前说是每个月25日发,结果6月的工资到7月29日才发”。
从宝能到翔飞,苏凯不知道这个选择到底对不对。毕竟,宝能这家一直想在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公司,虽然先后收购了观致汽车、长安PSA(深圳工厂)等车企资产,但销量始终没有起色,自身也已陷入债务危机。
截至2025年6月,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数据显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00亿元,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被执行金额逾120亿元。
这些复杂的公司股权和债务背景下,威马的“重生”之路始终裹挟着争议与不确定性。
能让威马如此高调地宣布“重生”规划,少不了地方政府给的“底气”。 据《致供应商白皮书》披露,温州市政府不仅成立专项组来协助重整复工复产工作,还将指导翔飞汽车与当地金融机构等开展融资,并给威马复工复产、产线技改、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等给予补贴支持。
《IT时报》记者还发现,温州市市场监管局7月2日发布的《“检验 + 服务” 双轮驱动 护航本土汽车产业安全发展》中显示,温州市特检院组建由多名专家领衔的专业检验团队,深入威马汽车生产一线,对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开展“全身体检”;还专门组建了汽车产业复工复产服务专班。
地方政府为何推动这家困境中的车企“起死回生”?
一位汽车行业猎头向《IT时报》记者分析,威马起步阶段就先后收购黄海汽车和中顺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少数拥有“双资质”的车企。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能饱和后,双资质的申请和发放便暂停了。尽管后续威马申请破产重整,但生产资质依然有效,这也是它最具价值的资源。
另一方面,全国各省市都在有意打造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北京拥有小米工厂、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比亚迪总部和主要工厂在深圳、蔚来在合肥……反观浙江,虽有温州市的威马、桐乡市的哪吒两大工厂,但这两家车企先后“暴雷”,没能形成具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链。
如今,温州大力扶持威马复工复产,不仅希望带动起当地部分供应链企业恢复运转,还能盘活威马留下的工厂、产线、模具等庞大资产,避免资源浪费。
图片/ 威马 企查查 IT时报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