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9 作者:游乐小编
这已经是周鸿祎第五次发起“搜索战”。
继3721、雅虎“一搜”、奇虎、360“好搜”后,新物种AI搜索的到来,让周鸿祎更加积极入局。
周鸿祎做AI搜索的思路,秉承了他一 贯的激进模式。在纳米AI搜索去年年底的发布会上,周鸿祎甚至喊出了“做出全球第一的AI搜索”。
两年时间来,从2024年底的360AI搜索,到升级为纳米AI搜索,再到嵌入智能体的纳米超级AI搜索,周鸿祎不做“大而全”的产品,而是绞尽脑汁找一个足够小的切口,做长文本、多模态、智能体等一系列搜索,都是希望让这个新产品能够像Kimi、Manus等产品“一鸣惊人”。
但纳米AI搜索的增长速度,没有匹配上“网红”周鸿祎带来的热度。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5年6月,纳米AI搜索的应用月活规模量级仅有100~500万,且复合增长率为-8.6%,对比同期Kimi应用1000万~1亿的月活,差了近10倍。
发展停滞的纳米AI搜索,没法承担起360集团向AI转型的重任。
作为360集团转型AI的超级入口,纳米AI搜索逐渐变成了上个时代360门户 的“集大成者”。
打开纳米AI搜索,可以看到,它的首页还是AI搜索功能,又在侧边栏置入了一系列AI功能,包括今年爆火的智能体、大模型广场、文生图/视频、知识库等。
为了当一款To C的AI搜索应用,纳米AI在方方面面的功能设计上,都优先考虑一个问题——怎么对小白友好怎么来。
用周鸿祎的话说,“我们的思路是靠近生活,不强调专业用途,也不刻意面向商用。”
纳米AI搜索的两项核心功能是AI搜索和智能体,但从实际测评效果来看,两者表现都无法匹配第一梯队产品的能力水准。
先从AI搜索说起,360做搜索也是秉承着体验优先的思路,做了跟传统搜索模式结合起来的思路:它先判定问题类别,如果是比较简单的日常问题,就交给AI快问快答;一些复杂的问题才会调用DeepSeek R1等模型做深度思考推理。
那么叠加了AI能力的搜索和当下能联网、能深度思考的大模型们相比,还能保持搜索的优势吗?
作为市场占有率第二的PC搜索引擎,360在搜索上的内容储备叠加AI搜索能力,体验效果并没有超过同类产品的惊艳表现,甚至在一些简单问题的搜索上不如同类产品。
针对叠加深度思考的搜索功能测试,光锥智能让纳米AI搜索和DeepSeek分别回答“关于月之暗面这家公司在社交媒体上涉及到的各种消息”。对比之下,DeepSeek给出的回答不仅提到了Kimi-K2模型发布后研究员团建的信息,也把张宇彤回应的事情提到了,可以说后者给出的答案更全面、且时间维度上补全了近2个月的信息空白。
在周鸿祎曾经强调优势的多模态搜索上,纳米AI搜索的表现也不太理想。光锥智能拿前OpenAI超级对齐团队负责人Jan Leike的照片分别询问纳米AI搜索和夸克,前者无法辨别,而后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为什么360搜索表现平平?从决定AI搜索的两个重要维度评估,一是底层大模型能力决定了AI搜索的问题拆解和生成能力,但同类普遍采用DeepSeek的情况下,大家的起跑线拉到了同一水平,搜索能力自然也拉不开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搜索引擎的内容储备也就决定了搜索质量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AI搜索的能力,今年360又抓住了一个新的契机——智能体。通过智能体优化AI拆解问题、生成答案的质量。
360发布的“L4蜂群智能体”就是瞄准了这一点,它的存在就是为了降低非专业用户体验AI、执行复杂任务的门槛。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想让专业的AI视频大模型做个最近爆火的“美美桑内”MV出来,根本无从下手。这个过程需要写好专业的分镜画面、生成对应的图片、视频,再把它们合成一个长视频。
但360的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做到了基本上大部分产品都没做到的颗粒度——把一个搜索拆解任务,然后划分成不同的多个任务,且每个任务都以卡片方式演示拆解,够透明。
这样细致拆分的好处是,它能够让用户需求变成AI能理解的方式,让零基础的用户也能完成AI视频制作、AI报告生成等更具门槛的创作。
360的智能体创建界面就是一个工作流界面,支持创建者写好智能体每个步骤需要调用哪些MCP、以及写什么提示词。比如做MV,它会先根据要求先调用一个音乐模型先写首歌出来,再生成每个分镜的提示词,然后再用AI生成对应的画面,最后生成一些片段的短视频,再串联成一段完整的MV。
在智能体的帮助下,好处是,“一句话生成XXX”不再难以实现,它让小白也能用。但缺点是,过于简单的工作流设定,也限制智能体的生成质量上限太低,导致生成视频的内容过于简单、质量也难以避免“一眼假”的问题。
比如让它做个“美美桑内”的MV,它无法理解这是哪首歌,也没有识别出来小沈阳是个明星,配上了错误的生成图。生成的视频虽然足够流畅,但示例的视频也暴露了人物表情不理想等问题。
可以说,纳米AI搜索长成了周鸿祎理想中的模样——简单到“傻瓜可用”,但对于再专业、要求更高一点的任务,它的处理结果就无法让人满意。
虽然纳米AI搜索的表现还不够尽如人意,但对于掐着AI搜索风口快速入局的360来说,在仅仅1年的时间内,360已经尽力交出了一个转型之作。
回顾纳米AI搜索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周鸿祎带着360追逐AI的过程。
2024年上半年,周鸿祎就喊出了All in AI的口号,成为老周心病的搜索,就成了360转向AI的一块跳板。
当时,在周鸿祎眼中,AI+搜索这个新物种让他看到了超越国内“老大哥”百度的希望。
上线于2024年2月的360AI搜索,就是纳米AI搜索的前身。彼时,国内的搜索巨头百度还没有把AI搜索直接用在自家浏览器上,提出AI搜索的新贵Perplexity.AI正风光。在国内玩家不多的情况下,360率先推出了自家的新产品——360AI搜索。
从创立之初至今,该项目一直由360副总裁梁志辉兼任负责人,他参与过360安全卫士、浏览器助手等产品团队,也是负责360 AI的To C产品总负责人,可见360内部对纳米AI搜索的看重。
当时的360AI搜索,也同样是以答案引擎的优势博出圈,长文本、多模态都成了关键的宣传点。2024年10月,据AI产品榜统计,360AI搜索当月访问量已经达到2.87亿次。
但周鸿祎还不满足,于是在2024年11月底,360AI搜索升级为纳米AI搜索,连网址都换成了新的,着重提及升级为“搜、学、写、创”为一体的新搜索引擎,也就是说,除了原带的搜索功能,AI写作、AI文件总结等功能也一口气塞到了纳米AI搜索中。
这个阶段的纳米AI搜索,就已经变成了360做AI的超级流量入口。摘掉“360”标签,是因为周鸿祎不想和集团固有印象挂钩。
“一谈360,用户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安全,而不是搜索,更不会想到AI。”周鸿祎说。
为了推广全新品牌纳米AI搜索,周鸿祎用尽了手段。不仅在当天发布的时候发自己形象出镜的AI短剧,还开启了100台汽车抽奖送的营销活动。
升级后的第三个月,纳米AI搜索还踩上了关键节点——DeepSeek发布。通过接入DeepSeek模型到纳米AI搜索中,其整体访问量有了明显的提升。QuestMobile数据显示,纳米AI搜索接入DeepSeek后次日,活跃用户规模增加22.0%。
但在行业带来的明显利好后,纳米AI搜索吃到DeepSeek的红利时间并不持续,差不多在1个月之后就趋于平淡。之后的3个月里,可以看到纳米AI搜索的日活趋势出现平缓甚至下降,而这一波受益最大的其实是腾讯元宝。
第三次升级,则又和360在2025年的战略调整再度重合。半个多月前,周鸿祎在360集团的20周年中喊出了“AII in Agent”的口号。
作为AI超级流量入口的纳米搜索,也就成了寄放智能体最合适的载体。6月份,周鸿祎宣布在纳米AI搜索中加入智能体,并再次将品牌升级为“纳米超级AI搜索智能体”。
三度升级、转型的纳米超级AI搜索,又陷入了周鸿祎之前做搜索“反复横跳”的状态。此前,360的传统搜索引擎就经历过“360搜索——好搜——改回360搜索”的三次改变。
在熟悉周鸿祎的360内部人士眼中,这种反复变卦也在传统搜索引擎时代中上演过。
“当他踢到一块铁板就会想,是不是自己错了,于是就采取新的迂回战术。其实有时再狠踢两脚再坚持一下没准就过去了,但他总是想,敌人很厉害,正面进攻不行就迂回打击,缺乏对一件事持久的耐心。”在腾讯科技的报道中,这位人士给出了上述评价。
同时,在一年半的浮沉中,纳米AI超级搜索造出来的依然是一个“不出挑”的搜索引擎,对比同行来看,它仍然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也没办法和把AI搜索融入传统搜索引擎的百度、阿里夸克对打。
靠引流、营销、产品升级的折腾过后,纳米AI搜索陷入了月活起伏的平缓期。
从去年年底升级为纳米AI搜索后,纳米AI的流量增长极快。但从最新数据来看,已经走起了下坡路。据量子位智库数据显示,今年7月,纳米AI搜索在Web端的访问总量下降超过15%。
难以扶起的AI搜索,短时间内还难以撑起360集团找寻下一个增长支点的愿望。周鸿祎追寻增长的A面翻过来,更需要AI帮扶的传统业务忧患浮出水面。
周鸿祎一直有一个AI梦。
2016年,深度学习爆火时,360集团其实是在科技公司里比较早建立AI研究院的一家公司,但无奈后面并没有坚持继续投入。
大模型爆火之后,周鸿祎也重燃了回归AI舞台中央的热情。
相对于纳米搜索的不温不火,百度和谷歌两位同行交出的财报,已经展现了AI+搜索给广告业务带来实打实的好处。
最明显的红利是,在传统搜索加入AI搜索功能后,Google和百度都迎来了月活跃用户增长和用户使用时长两项指标的提升。
Google CEO皮查德曾在采访中透露,AI Overview 的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至20亿(上季度15亿)。百度则披露,其 App 月活跃用户数于今年6月份达到 7.35 亿,同比增长5%。今年Q2,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4%。
原有用户使用时长的提升下,广告业务的受众盘上去了,各种适配AI搜索时代的新广告也成为了提升广告收入的关键。今年Q2,谷歌搜索广告收入同比增长12%,达到542亿美元。
“人工智能搜索功能能够有效增强用户体验,而非干扰用户检索。”百度搜索业务(MEG)负责人罗戎在Q2财报会提及,“因此,绝大多数过去很难变现的检索关键词现如今都可以在人工智能检索功能的帮助下盈利,这也将显著扩大百度的广告库存。”
长远来看,AI搜索将彻底颠覆互联网时代的广告形态,从传统模式的广告链接展示到答案生成时代的信息推荐,广告付费模式也将从CPC(广告点击付费模式)转变为CPS(广告销售付费模式)。
也就是说,AI搜索引擎的广告收费模式从按点击广告数算钱,变成用户顺着生成的答案和链接直接点进去完成购买。这也是谷歌、Perplexity.AI目前正在推行的新广告模式。
比起谷歌仍然只是谨慎地将部分AI搜索融入传统搜索,百度大刀阔斧全面将AI搜索接在自家搜索引擎中、开始全面试水AI搜索商业化。
在用户提升+广告转化效果提升的情况下,广告主收益提升,AI搜索也就成了各家争抢的“香饽饽”。
但AI搜索行至两年,从一开始喊出创业公司扳倒新王的口号,更现实的是,虽然Perplexity、豆包、夸克等异军突起,但传统巨头在积极应战下也依然坚挺。
一方面,老牌搜索引擎如谷歌、百度纷纷积极拥抱AI搜索,靠AI能力顺利实现用户增长;另一方面,在AI搜索仍然更依赖底层模型能力的情况下,当各家模型能力、产品能力没有太大差距的情况下,新品牌还难以从传统搜索引擎中撬走用户。
和两个传统搜索巨头对比,比起超越,360更切实际的目标是在传统引擎被时代抛下的时候,用纳米AI搭上这趟新列车。
对于360集团来说,光是超越同类竞品的体验还没有做到,就难以在用户规模上和巨头抗衡。
在底层模型能力缺位,产品能力又不足够强的情况下,虽然一直买量、用自家流量导流,但努力营销没有换来更好的用户表现。据QuestMobile数据,6月纳米AI搜索复合增长率为-8.6%,可见用户粘性难以持久。
而对于将AI搜索从自家搜索引擎业务中独立出去的做法,则让AI搜索无法在短期内改善自家传统的互联网广告收益。
从刚发的半年报可以看出,360集团在2025年上半年的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为20.95亿,同比去年的20.36亿,几乎没什么变化。
目前,纳米AI搜索的智能体走会员付费路线,以智能体广场的大量智能体做产品,启动会员订阅制付费。虽然老周想做的是比通用智能体确定性更高的专业智能体,但目前尚未公布收益数据。而国内目前也还没有靠专业智能体向C端收费成功的案例,Manus也全面转型做了出海。
或许是因为增长乏力,周鸿祎最近也低调了很多。或许是该冷静想想,怎么把流量转化为实实际际的业绩了。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