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页

储能行业迎来颠覆性变革:2023年产业格局重塑关键期

时间:2025-09-04    作者:游乐小编    

中国光伏产业先驱施正荣曾有一句令人深思的论断:"凡是中国企业涉足的领域,价格竞争总能让产品跌破成本线"。

2020年11月,青海光伏竞价项目公布储能系统采购结果,比亚迪以1.06元/Wh的超低价中标,这一价格如同惊雷般震动了整个储能行业。

五年后的今天,这个纪录早已被刷新得面目全非。CESA储能应用分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锂电储能系统中标均价跌至0.49元/Wh,较2020年高点下滑超过70%。

价格崩盘的背后,除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更反映出行业日趋白热化的同质化竞争。

过去四年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累计增幅高达20倍。在此期间新增注册的储能相关企业突破20万家,这种无序扩张的局面不仅限于国内,更开始向海外市场蔓延。

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和政治局会议接连释放强烈信号,明确要求"依法治理低价恶性竞争,推动重点行业产能整合"。

8月13日,149家储能企业联合发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倡议书,标志着行业"反内卷"行动进入高潮。

市场规模暴涨20倍,新增企业超20万家

2024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30GW以上。

而2020年底的数据显示,当时国内新型储能装机仅3.28GW。这意味着五年内要实现十倍的飞跃式增长。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储能产业发展。比如西安对1MWh以上的光伏储能系统给予20%的投资补贴,最高50万元;太原则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2%的投资补贴,上限500万元。

政策红利驱使下,企业蜂拥而至。数据显示2024-2024年间新成立的储能企业超过20万家,仅2024年就新增9.17万家,同比增长17%。

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的发展浪潮下,2024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达31.39GW,提前两年完成原定目标。

2024年随着跨界企业不断涌入,储能项目加速上马。截至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达73.76GW,同比增长130%,是2020年的20倍以上。

与钢铁、建材等行业类似,同质化竞争导致严重产能过剩。InfoLink Consulting预计2024年储能电芯产能将达到750GWh,但全球实际出货量仅314.7GWh,产能利用率不足一半。

24潮产业研究院预测更为惊人:2025年全球动力与储能电池规划产能超8000GWh,而乐观估计的市场需求仅2010GWh,供需差距达4倍。

产能过剩直接引发价格血战。2024年储能系统中标均价0.628元/Wh,同比大跌43%。内蒙古能源项目中标价低至0.481元/Wh,新疆华电项目更是跌破0.405元/Wh。

部分项目甚至出现成本倒挂现象。3月份新疆华电6GWh储能系统采购中,57家投标企业的最低报价仅为0.398元/Wh,被业内称为"自杀式竞价"。

龙头企业优势凸显

在这场残酷竞争中,龙头企业依托技术优势保持领先。202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企业中,宁德时代以93GWh出货量占据41%市场份额,储能业务毛利高达153.76亿元,毛利率27%,遥遥领先。

亚军亿纬锂能出货量50.45GWh,仅为宁德时代的54%,但毛利28.02亿元,毛利率14.7%。

正在冲刺IPO的海辰储能出货量35.1GWh,约为龙头四成,毛利仅7.19亿元,毛利率低至9%。

排名靠后的企业处境更为艰难。瑞浦兰钧去年亏损13.53亿元,毛利率仅4.1%。对中小厂商而言,大规模储能的蛋糕难以触及,海外订单也向先行出海的大型企业集中。

数据显示2024-2024年间成立的储能企业中,已有3.8万家注销或吊销。但小玩家离场并未终结"混战"。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榜单显示,除宁德时代稳居首位外,其他企业排名持续变动,表明行业洗牌仍在继续。

行业自律机制逐步建立

8月13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获得149家企业响应,包括比亚迪、亿纬锂能、华为数字能源等行业翘楚。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缺席此次倡议。协会秘书长刘勇透露,前十名电池企业中9家参与,前十名系统集成商中8家响应。

倡议强调企业应基于经营状况和风险评估理性报价,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这被视为储能行业"反内卷"的开端。

2024年起储能行业就面临产能过剩困境。去年工信部等部门曾出台引导政策,2024年上半年新增储能电池产能缩减31%。但下半年起龙头企业又开启新一轮扩产潮。

据CESA统计,2025年上半年储能产业链规划项目236个,总投资4870亿元,设计年产能1700GWh。

政策组合拳相继发力

6月27日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低价倾销;7月1日中央财经会议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7月下旬价格法修正草案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7月底政治局会议要求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

这一系列举措形成政策组合拳,标志着本轮"反内卷"决心远超以往。

历史经验与创新路径

2015-2016年供给侧改革曾推动钢铁等行业去产能。但当前经济形势已不同,本轮过剩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且90%以上参与者是民营企业。

花旗分析认为本轮政策将较2015-2018年温和,预计对就业影响有限,但有助于PPI企稳。

当前"反内卷"的首要方向是清理地方违规补贴。2024年8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今年4月配套实施办法出台,"770号文件"更是要求8月底前清理违规补贴。

政府补贴在储能行业普遍存在。海辰储能2024年获得4.14亿元补贴,若扣除则实际亏损;亿纬锂能11.6亿元补贴占净利润三成。补贴取消将加速中小企业出清。

未来趋势:并购重组与产业联盟

储能行业将迎来并购重组潮。《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培育3-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高盛指出锂电行业集中度高、整合潜力大。

为避免海外市场重蹈覆辙,建立产业联盟至关重要。可借鉴日本汽车业"经连会"模式,通过技术协同避免恶性竞争。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内卷"运动中,储能产业将走向何方?历史的车轮正在给出答案。

热门推荐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

首页  返回顶部

本站所有软件都由网友上传,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发邮件youleyoucom@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