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3 作者:游乐小编
9月1日,特斯拉在社交媒体平台X发布了备受外界期待的《宏图计划第四篇章》(Master Plan Part IV)。
特斯拉的新计划以“可持续丰裕”(sustainable abundance)为核心,旨在通过整合AI、制造业和自动化技术,消除资源匮乏,重塑劳动、移动性和能源体系,打造一个“更清洁、更安全、更愉悦”的世界。其核心方向是打造将人工智能引入物理世界的产品与服务。
具体来看,计划围绕三大关键领域展开:
其一,以电动汽车为基础,重点推进自动驾驶技术,旨在显著改善交通的可负担性、可及性与安全性,同时减少污染,适配日益密集的全球城市需求;
其二,扩大太阳能发电与大规模储能业务,进一步提升清洁电力在社区中的可获得性与可靠性,并以更低成本、更环保的方式实现,助力能源领域向可持续转型;
其三,研发擎天柱(Optimus)自主人形机器人,通过承担危险或重复性工作重新定义劳动,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特斯拉强调自主技术必须惠及全人类,并且技术的更广泛普及将推动更大的增长。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对此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表示:“规模化推广全自动驾驶(FSD)与Optimus,是实现特斯拉《宏图计划第四篇章》的关键所在。特斯拉约80%的价值都依赖于Optimus机器人。”
计划提出五大指导原则,反映了对技术驱动增长的乐观信念。第一,增长是无限的:技术创新可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创造更多经济机会。该原则主张技术进步能突破资源限制,某一领域增长无需以其他领域衰退为代价。
从实践来看,信息技术、半导体和互联网的发展已印证这一点,特斯拉自身也有显著成果——电池成本从2008年的1000美元/kWh降至2025年的约100美元/kWh,电动车普及率也持续提升。
然而,物理资源如锂、钴、稀土受供应链与地缘政治制约,且AI 与机器人技术的高能耗需求可能加剧能源压力,这些现实瓶颈成为“无限增长”需跨越的障碍。
第二,创新消除限制:如同特斯拉通过创新打破电池技术瓶颈一样,持续的创新可以克服看似不可能的障碍。特斯拉通过超级工厂(Gigafactory)实现电池规模化生产,正是凭借创新打破技术与成本壁垒的典型案例;而AI领域的突破(如更高效的神经网络),也为机器人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过,当前技术进展仍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Optimus人形机器人目前仍依赖人工遥控,距离真正实现自主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全自动驾驶技术需完成约60亿英里的数据验证(马斯克曾明确表示,60亿英里行驶里程是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实现质变的重要节点),尽管截至今年7月其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50亿英里,但尚未达到这一关键阈值。
第三,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动驾驶汽车和Optimus机器人等产品旨在解决交通安全、效率以及重复性或危险性劳动等现实世界的问题。这一原则强调产品与服务需聚焦现实需求,特斯拉在该领域已有部分成果:太阳能和储能技术显著降低了清洁能源成本,Model Y等车型也提升了电动车普及率;若Robotaxi能成功落地,不仅可大幅降低交通成本,还能减少事故。
但挑战同样存在:Optimus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工厂、服务行业)尚未经过大规模验证,短期内难以替代人类劳动力;自动驾驶要达到L4/L5级别,还需突破传感器、算法及监管方面的多重障碍。
第四,自主技术惠及全人类:其发展和应用应以提升人类福祉为核心。计划主张AI和机器人技术应提升全人类福祉,而非仅服务少数群体。例如,Robotaxi与低成本电动车可提升交通可及性,惠及低收入群体;Optimus若实现规模化应用,能降低危险工作的风险,释放人类创造力。
但现实困境在于,AI技术开发成本高,初期可能仅服务于高收入市场,普及需较长时间;且不同地区监管差异明显,如美国、欧盟、中国对自动驾驶的要求各不相同,可能限制技术的全球推广。
第五,更广泛的普及推动更广泛的增长:以亲民的价格大规模提供先进技术产品,是构建繁荣社会的必要条件。该原则的核心是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技术成本,让先进技术惠及更多人。特斯拉此前已有成功经验:Model 3起价从2017年的4.9万美元降至2025年的约3.5万美元,正是规模化生产的成果。若将类似策略应用于Robotaxi或Optimus,或能推动机器人技术的民主化。
但问题在于,AI和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成本远高于电动车——Optimus单机成本预计超10万美元,短期内难以实现惠及全人类的目标;同时,市场接受度也需时间培育,比如公众对无人驾驶的信任度仍需提升。
综合来看,《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勾勒出通过AI和机器人技术实现“可持续丰饶”的宏伟愿景,覆盖电动车、能源、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
特斯拉在电池与电动车领域的成功,为其AI转型奠定了基础,但 Optimus与全自动驾驶的短期可行性存疑,面临技术成熟度、资源限制、监管环境三大核心挑战,且在特斯拉销量下滑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一宏伟愿景的可行性引发了外界的尖锐评论与质疑。
知名媒体Electrek直言 “特斯拉已经迷失了自我”,认为该计划充斥着乌托邦式的空想,夹杂“可持续丰饶”等流行词汇,更像是“Grok随便写出来的东西”。该媒体指出,马斯克此前的两份宏图计划直接明确,包含清晰可执行的步骤与产品路线图,而这份计划更像“精神鸦片”,只为给特斯拉股东提供“AI股票”、“无限增长”的幻想,并不具备现实性。
Electrek强调,一款价格可负担、能自主完成有用任务的人形机器人,其价值无需用怪异的乌托邦未来包装,特斯拉应先证明自身有能力造出这样的机器人,毕竟目前所有Optimus机器人演示都依赖人工远程操控,就连此前在洛杉矶某餐厅为客人端爆米花的演示,也仅在开业第一天工作了几小时,此后机器人已离线一个月。
在Electrek看来,特斯拉并非即将交付“可持续丰裕”未来的公司:它曾是创造奇迹的企业,大幅加速了全球汽车的电动化转型,但如今面对首席执行官失控,销量下滑、利润下降的窘境,为维持不合理股价去追逐AI泡沫。
评论人士发帖炮轰特斯拉《宏图计划第四篇章》
在Electrek ,网友Chawl在点赞最多的一份帖子从企业管理与战略方向切入,提出关键观点:马斯克已对电动车、充电与储能这些“特斯拉最具可信度的增长领域”失去兴趣。在他们看来,核心原因在于这些领域如今已成为主流产品,管理权移交职业经理人,不再契合马斯克所倾向的“初创思维”。
当前,马斯克的精力已转向AI、机器人、数据中心三大领域,但在该评论人士眼中,这三个方向本身问题重重:AI技术很快会在各领域走向商品化,难以形成独特竞争壁垒;人形机器人从设计逻辑来看,本身存在效率低下的缺陷;数据中心则属于商品化服务,运营依赖拿最低工资的“信息清洁工”,附加值有限。
更关键的质疑集中在AI领域。评论明确指出,AI并非马斯克能成功突破的领域。一方面,马斯克是特斯拉AI业务的唯一主导核心,其管理方式简单粗暴,仅为“下达任务后对工程师咆哮,直至出结果”,缺乏科学系统的研发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当前AI人才招聘竞争异常激烈,OpenAI、微软、苹果、亚马逊等企业凭借更稳定的发展环境、更成熟的技术生态,远比“跟随一个反复无常、带有独裁政治倾向的自恋狂” 更能吸引顶尖人才。
评论最后直言,尽管马斯克自身具备聪明才智,但如今明显处于战略迷失状态,且性格上的缺陷已到“唯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地步。这一判断也进一步强化了对其带领特斯拉实现《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愿景能力的质疑。
在股票社交平台Stocktwits上,特斯拉的散户情绪呈 “看空” 态势。一位Stocktwits用户表示,特斯拉一系列 “宏图计划” 的吸引力已大幅减弱,理由是该公司过去承诺的内容过多,却未能完全兑现。
另一位用户则认为,特斯拉股价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依赖整体市场的上涨势头,并警告称:若市场情绪转向看空,在缺乏自身利好催化剂的情况下,特斯拉可能会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个股之一。
特斯拉《宏图计划》是勾勒公司战略方向的重要纲领,前三篇计划各有侧重,其核心规划与完成度如下:
2006年8月,马斯克公布首个《宏图计划》,明确四步目标:先造高价低产跑车,再用利润推中价适中车型,接着做亲民量产车,同步提供零排放太阳能电力。2008年,特斯拉推出Roadster跑车(起售价10 万美元,累计交付约2500辆,2024年设计开源),完成第一步。2012年推出Model S(起售价7.74 万美元)、2015年推出Model X(限量版起售价13.2 万美元,打开高端市场;2016年推出Model 3(起售价3.5 万美元,2019年量产带动盈利)实现第二、三步;2016年收购Solar City,2012-2024年太阳能发电量超车辆与工厂耗电,能源目标落地,首篇计划基本成功。
2016年7月,《宏图计划第二篇章》发布,聚焦四方向:造集成储电的美观太阳能屋顶、扩电动车产品线、研发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的自动驾驶、让闲置车共享赚钱。收购SolarCity后,特斯拉2015年推出 Powerwall家用储能,2024年全球安装量达60万,完成首个目标;2018年发布Tesla Semi(2024年交付百事)、2019年推Model Y与Cybertruck,产品线覆盖跑车、轿车、SUV、皮卡、卡车,第二个目标达成;目前FSD仍是辅助系统需驾驶员监控,2024年上海试点10辆,车辆闲置共享赚钱依赖全自动驾驶,奥斯汀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将于9月全面开放。后两项目标待推进,第二篇计划未完全实现。
2024年4月,《宏图计划第三篇章》发布,视角更宏观,聚焦全球可持续能源转型,提出六大目标:部署太阳能、年产2000万辆电动车(2024年3月仅下线400万辆)、普及热泵、发展储能与氢能、飞机船舶用可再生能源、构建可持续能源经济,还计划实现240太瓦时(TWh)储能、30太瓦(TW)可再生电力等量化指标,目标2050年地球能源100%可持续。目前仅2024年5月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生产Megapack供给全球),因目标需全球协同且规模宏大,整体处于起步阶段,距离目标尚远。
马斯克本人8月29日在X上发帖表示:“特斯拉《宏图计划第二篇章》将于明年完成。《宏图计划第三篇章》过于复杂,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但它描述了整个地球如何转向可持续能源。”他还表示:“《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将会简洁明了。”
特斯拉曾以“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创新精神,显著加速了全球向电动交通的转型,成为电动车行业的标杆。
但身为首席执行官,有着“硅谷钢铁侠”之称的马斯克的个人行为与管理风格,已然成为笼罩在公司内部的阴云,带来诸多挑战。近年来,马斯克深陷政治立场、公开争议的漩涡,社交媒体上的高调言论更是让他饱受批评,部分评论家甚至用“失控”来形容他。这些负面事件如同涟漪,不断扩散,严重损害了公众对特斯拉品牌形象的认知,投资者信心受挫,在人才吸引力方面也大不如前。
今年5月,面对外界对他“被替换”的传闻,马斯克以一句强硬的“除非我死,否则五年内继续担任特斯拉CEO”做出回应。在此之前,《华尔街日报》曾披露特斯拉董事会正认真考虑寻找继任者。在竞争激烈的AI领域,特斯拉要与OpenAI、微软等巨头争抢顶尖人才,而马斯克高压和微观管理的方式,让招聘之路愈发艰难。
今年8月,特斯拉董事会宣布向马斯克授予价值约290亿美元的股权奖励,引发市场热议。此次奖励含9600万股限制性股票(按8月1日每股302.63美元收盘价计算),目的是确保马斯克持续引领公司向AI与机器人领域转型。奖励要求马斯克未来两年留任首席执行官或关键高管,且需以每股23.34美元(与2018年被法院否决的薪酬方案行权价一致)购买股份;若2018年方案上诉获批,此次奖励将作废。
此举既体现特斯拉对马斯克的依赖,也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特斯拉股东本就担忧公司战略,且不满马斯克分心SpaceX、xAI及政治活动。投资银行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认为,虽然这笔高额奖励能稳定特斯拉领导层至2030年,但或激化与激进股东的矛盾。
与此同时,在全球电动车市场,特斯拉正遭受日益激烈竞争的冲击。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汽车交付量约38.4万辆,同比下降 13%。欧洲市场犹如重灾区,销量暴跌39%;美国市场销量同比降幅超10%;中国市场虽有微弱正增长,可市场份额却从2024年的12%降至9%。比亚迪等竞争对手凭借成本优势与快速更新的产品线,不断侵蚀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特斯拉还面临产品线老化难题,即便Model 3和Model Y近期有所更新,却未能有效拉动销售增长,其作为电动车领导者的声誉也因此受损。电动车销量不佳与高估值压力交织,致使特斯拉股价波动剧烈,市场对于其“AI公司”的定位仍持怀疑态度。
特斯拉如今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内部有马斯克争议性领导风格、高风险的AI转型战略,冲击着品牌形象与资源分配;外部则要应对销量下滑、盈利减少以及来自中国和全球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市场地位岌岌可危。《宏图计划第四篇章》虽试图借AI和机器人重塑未来,但技术瓶颈与市场接受度的不确定性,让特斯拉的前路迷雾重重。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