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1 作者:游乐小编
8月31日消息,一项最新研究预测,到2050年,臭氧将成为全球变暖的第二大驱动因素,仅次于二氧化碳。这一趋势可能会削弱因禁用氟氯烃(CFCs)所带来的环境改善效果。
如今,地球升温速度可能超出科学界早先的预期,而臭氧的未来变化正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臭氧在保护地球生命免受紫外线伤害的同时,自身也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能够将更多热量滞留在大气中。
随着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如含氯氟烃——逐渐被淘汰,臭氧层正在缓慢恢复。但研究人员提出警示,当臭氧层修复与空气污染加剧同时发生时,其导致的变暖效应将比我们原先估计的高出40%。
雷丁大学牵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2015年至2050年间,臭氧将导致地球表面每平方米额外吸收0.27瓦的能量(单位:Wm⁻²)。到本世纪中叶,臭氧将成为第二大升温元凶,仅次于二氧化碳——后者造成的变暖效应为每平方米1.75瓦。
该研究的负责人比尔・柯林斯教授表示:“全球逐步禁用破坏臭氧层的含氯氟烃(CFCs)和含氢氯氟烃(HCFCs)无疑是正确的决策。但我们发现,尽管这一措施有助于臭氧层修复,其引发的变暖影响却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估。此外,来自汽车、工厂及发电厂排放的污染物还会在地表附近形成臭氧,不仅威胁公众健康,还会进一步助推气候变暖。”
据了解,这项研究于8月21日发表在《大气化学与物理》期刊。研究团队借助计算机模型,模拟了到2050年时大气成分的可能变化。模型假设各国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采取较宽松政策,但严格执行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全面淘汰含氯氟烃和含氢氯氟烃。
结果显示,为保护臭氧层而停止生产CFCs和HCFCs所带来的气候效益,实际上比此前估算的更有限。这些物质本身属于温室气体,淘汰它们原本既有助于修复臭氧层,也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举措。然而,随着臭氧层逐渐恢复,其带来的升温效应将几乎抵消因清除CFCs和HCFCs所取得的气候收益。
尽管通过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近地面臭氧的生成,但未来几十年中,随着臭氧层持续修复,其所引发的变暖效应仍将难以完全避免。
臭氧层在屏蔽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预防皮肤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该研究也明确指出,未来的气候政策亟需将臭氧更强的温室效应纳入考量,以更全面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