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8 作者:游乐小编
8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日上海市检察机关在最高检指导下办理的“尊湃公司侵犯华为海思芯片商业秘密案”已于7月28日作出一审判决。14名被告人在法定期限十日内均未提出上诉,目前判决已正式生效。据悉,该案中被非法获取的技术信息经评估价值高达3.17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海思公司是华为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自2011年起,华为启动Wi-Fi芯片研发项目,后交由海思团队持续推进。该项目投入大量研发资源,通过长期自主研发积累了多项Wi-Fi芯片核心技术,并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被告人张某原为海思公司射频芯片开发部门负责人,离职后创立尊湃公司,并陆续邀请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等人加入,安排他们担任公司高管并分管技术部门。张某等五人经商议,决定研发与海思同类型的Wi-Fi芯片产品。
为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品量产并吸引融资,在张某授意下,周某甲等人以优厚待遇和发展前景继续从海思挖走高某、王某等7名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在离职前后,应尊湃公司要求,通过截屏、手抄、微信传输等手段,甚至联合仍在海思就职的员工赵某、屠某,非法获取海思相关技术信息,用于尊湃的芯片研发。
2024年4月10日,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对张某等14人提起公诉。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并向商业秘密权利人告知诉讼权利与义务,重点围绕涉案技术信息的非公知性和同一性开展审查。
据办案组介绍,该案是一起极为典型的“内鬼”型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侦办难度较大。一方面,涉案技术信息超过40项,属于行业尖端技术。为突破专业壁垒,检察机关聘请了多位通信领域资深专家,借助“外脑”支持对技术事实作出专业判断,通过多轮交叉论证夯实证据基础,确保法律认定准确。另一方面,14名被告人分别涉及不同技术信息的侵权,检察机关需逐一厘清每人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并认定其涉及的秘密点与对应估值。
在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还针对被害企业存在的内部管理漏洞,精准发出检察建议,既指出具体问题,也提出系统改进方案。庭审中,面对部分被告人的辩解,公诉人从证据、法理、情理三个层面逐层推进法庭教育,最终所有被告人均自愿认罪。
7月28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全面采纳检察机关指控意见和量刑建议,认定14名被告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其中,主犯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周某甲、刘某、周某乙、顾某分别被判处五年至三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150万元至120万元罚金;高某、王某等其余9人均被判处缓刑,并处罚金100万元至20万元不等。
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商业秘密是现代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知识产权类型,不仅关乎企业核心技术的安全,也直接影响国家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加强商业秘密司法保护,严厉打击该类犯罪,以法治力量服务保障科技创新。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