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06 作者:游乐小编
中国的潮玩生意是不是爆发了?
自从LABUBU在全球掀起丑萌风暴之后,潮玩出海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赛道,IP输出、盲盒创意甚至娃衣生意都在海外爆火,不少人都纷纷盯上了这一赛道。
但潮玩出海背后也存在着不少隐患。市场调研显示,在出海的过程中,70%潮玩出海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无本土化IP、无自控渠道、无文化共鸣的“三无困境”。我们都知道潮玩出海是一门好生意,但怎么做好,才是真正的难题。
Heyone黑玩IP形象—哦崽 ,来源:受访者提供
于是,我们找到了在潮玩出海品牌中佼佼者——Heyone黑玩。在海外潮玩赛道中,大多数人只看到了泡泡玛特的所向披靡。殊不知,它身后早已有一长串中国潮玩品牌,也扬起风帆,勇敢驶出国门,奔向更辽阔的未知海域。
而黑玩正是这一梯队的“领头羊”。早在2024年,黑玩便用社交媒体内容试水韩国市场。2024年TTE潮玩展,黑玩携旗下多款限定新品奔赴泰国,多款盲盒当日售罄,正式敲开了东南亚大门;2024年,黑玩正式进军海外市场,在东南亚频繁参展,开启“日落橘子海”等多场快闪,海外零售规模破亿,其中泰国占其海外营收过半,盲盒销量超百万只,可以称的上是潮玩界的“隐形冠军”。
为什么选择泰国做首站?黑玩是如何在泡泡玛特影响力下盈利飙升?潮玩品牌出海怎么破局,如何解决文化差异问题?潮玩出海到底是不是一片蓝海?我们带着不少疑问,邀请到黑玩海外负责人 Lim,来跟我们聊聊属于黑玩的海外发现。
在Lim看来,他们从没有对标过泡泡玛特,反而泡泡玛特更像是开疆破土的老大哥,做好市场教育之后,给了其余中国潮玩品牌更多机会。
而文化差异是挑战也是机遇,黑玩采取“一区一策”的战略,针对每个区域发布限定IP设计精细化运营,加上45天周期“小单快反”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以下为对话实录:
RE BOUND:潮玩品牌一定要去做出海么?黑玩当时为什么决定要去做出海?是怎么看待出海这件事?
Heyone黑玩在泰国TTE展会,来源:受访者提供
Lim:黑玩从2024年通过韩国社交媒体试水海外市场,但正式出海战略始于2024年。2024年TTE展会的积极反馈促使我们在2024年全面启动海外市场拓展。我们出海最开始的初衷是希望让全世界更多人能看到黑玩的产品,因为我们对自己的IP非常有信心。从运营者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所以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相关内容。
RE BOUND:当时有没有觉得中国潮玩品牌在海外有很多机会?
Lim:当时的情况和现在不一样,欧美对潮玩的关注度没有现在这么高,只有东南亚或者日韩的少部分群体对潮玩感兴趣。我们首选泰国,作为我们的出海布局的第一站,也是关键站点。选择泰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当地潮玩氛围活跃,潮玩文化沉淀久,不像其他国家潮玩市场刚起步;二是泰国人口结构以年轻群体居多,他们对潮流文化的接受程度高。
RE BOUND:选择泰国,是因为当地有潮玩文化,而且泡泡玛特也做了市场教育,优先选择已做市场教育的地区,进入市场的壁垒会低一些,是吗?
Lim:确实如此。泡泡玛特在潮玩行业做了很多引领工作,我们作为第二梯队,在出海时肯定优先选择市场教育程度高的地区,这样进入市场的阻力会小一些。
RE BOUND:选择泰国后,你们做了哪些布局和打法?
Heyone黑玩在泰国展会,来源:受访者提供
Lim:除了展会之外,我们在推广和销售方面都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双轨运营模式。在线上,我们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与当地艺术家以及KOL深度合作。2024年仅在泰国地区合作的意见领袖、社群达人等就超过200人。此外,还做了很多当地活动,无论是IP展览还是厂牌快闪,都是为了与当地粉丝建立情感连接,扩大受众群体。在销售方面,除了跨境电商的布局,我们还与当地经销商合作,覆盖线下消费场景。
Heyone黑玩在泰国限定形象哦崽“日落橘子海” ,来源:受访者提供
RE BOUND:比如你们的哦崽有做“日落橘子海”的设计,在泰国也融入了当地的设计元素。
Lim:对,“日落橘子海”的设计融合了海滩主题、落日元素,很多人对泰国的第一印象是海边、普吉岛、度假的感觉,当地人也很喜欢这种风格。我们在颜色选择上也选择了橘色,这种亮色在泰国甚至东南亚都很受欢迎。
RE BOUND:那对于潮玩品牌进入泰国市场,有没有一个固定的步骤,比如先线上预热,再参加线下展会,然后再铺设线下渠道,这样的流程?
Lim:海外推广不能只依赖固定流程,需要多线并行。线上达人推广积累粉丝的同时,必须同步布局线下销售场景——无论是快闪店还是当地渠道合作,否则粉丝买不到产品会导致IP热度流失。这一切都需要提前做好系统性规划。
RE BOUND:就是要线上线下联动,线上预热或推广时,线下也要跟得上,比如快闪活动或线下销售渠道。
RE BOUND:你觉得黑玩在泰国取得的成绩是设计上的优势,还是渠道上的优势?
Lim:设计和渠道就像种子与土壤,缺一不可。设计是打开市场的钥匙,渠道则是品牌扎根的基础。进入新市场时,我们会先研究当地文化偏好——从限定产品的细节调整,到社媒运营的本土化表达。渠道布局上,线上依托Shoppe等电商平台,线下通过展会、快闪店和经销商覆盖;同时联动KOL促进复购。
RE BOUND:在运营海外粉丝用户时,你们在社交媒体上的玩法和国内有什么不一样吗?
Lim:无论是先讲故事还是先立形象,都只是针对不同产品或不同市场做出的策略性微调。
RE BOUND:在泰国,你们是先讲故事还是先讲形象?
Lim:不同产品我们会选择不同方式。比如哦崽,它本身在发布素材时就能吸引一部分人,所以我们希望哦崽能更多传递其IP内核的故事。而MIMI的国风系列,结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如果先讲故事,当地人可能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先传递形象,打出东方神秘美学的概念,先从形象上获取一部分粉丝或核心粉丝后,我们再与粉丝互动,通过KOL传递背后的故事,结合形象种草和内容推广,让IP或产品线更深入人心。
RE BOUND:也就是说先用形象做种草传播,再用故事做核心用户的传播,增加客户粘性。
Lim:可以这么理解。我们通过哦崽等IP在泰国破局,积累种子用户,然后再通过IP矩阵、渠道矩阵等进行全方位渗透。
RE BOUND:你们的IP矩阵和产品矩阵是怎样的?
Heyone黑玩IP矩阵(部分),来源:受访者提供
Lim:我们全年运营10+个IP,每年推出30+个系列产品。不同IP精准定位不同人群:哦崽主攻高净值用户,MIMI覆盖中产市场,荞荞专注下沉校园群体。从运营策略上讲,我们要让产品更符合当地喜好,做到真正的本土化。在销售端,无论是线上促销活动还是线下消费场景,我们都会寻找更多经销商来销售产品,进一步扩大我们在泰国的市场份额。
RE BOUND:目前泰国潮玩市场是什么局面?有没有增长空间?
Lim:我认为泰国潮玩市场还有一定增长空间。去年泰国潮玩市场非常火爆,很多大IP和网红带动了一波潮流。但这波潮流消退后,沉淀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泰国潮玩市场。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坏事,因为泰国潮玩市场已经积累了多年,不可能一下子消失。而且我们在推广过程中发现,泰国粉丝数量一直在上涨,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
RE BOUND:现在泰国潮玩市场竞争激烈,有很多中国潮玩品牌和本土潮玩品牌,怎么应对这些竞争?
Lim:竞争确实激烈,很多品牌都看到了泰国市场的潜力。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IP设计、IP运营策略、IP矩阵以及本土化产品的推广方式。我们会根据当地喜好调整产品设计,这是我们的方向。这是一场持久战,谁能在这个市场立得住品牌,谁就能活得更长远。
RE BOUND:黑玩在泰国潮玩市场处于第几梯队?
Lim:我觉得我们在第二梯队,第一梯队肯定是泡泡玛特,它一家独大。
RE BOUND:那你们会把它当作目标吗?还是说你们的竞争品牌主要是第二梯队的?
Lim:首先我们并没有说是要跟谁竞争。泡泡玛特作为一个成功的典范,我们该学习的地方一定要学习。每个公司有不同的策略和打法,我们是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RE BOUND:做本土化设计以及小单快返的模式,这算不算你们的特色?
Lim:首先我们是一区一策。而且我们的供应链体系非常健全,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对于出海板块来说,本身就有许多挑战,比如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文化习俗等。但我们的小单快返模式能够让我们更快地适应当地消费习惯,以及当下主流品类的需求,快速翻单或推出新产品,这绝对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RE BOUND:你们现在有做哪些本土化的IP案例?
哦崽“日落橘子海”系列,来源:受访者提供
Lim:对不同国家我们有不同打法。以泰国为例:今年TTE展会上,我们推出契合当地喜好的“冰河小象”系列(大象元素深受泰国民众喜爱),并与主办方IP“Nong Toy”联名推出哦崽发条熊款式——两款产品均售罄。像“日落橘子海”系列也是从东南亚海岛文化汲取灵感,这些成功案例都是我们深度本土化战略的实践。
所以在黑玩看来,所谓“一区一策”,不是简单的一个区域一套打法,而是不断优化我们的设计,让产品能具备当地市场的文化共鸣。
RE BOUND:目前这些本土化的产品效果怎么样?
Lim:我们发布的这些本土化产品效果都比较好,发售即售罄。
RE BOUND:从外行人的角度看,针对每个区域有限定产品,那这些产品会不会增加你们的工作量,或者是产品线?
Lim:我们的本土化是贯穿全链路的深度运营:从产品规划阶段就前置市场调研,由专业团队设计针对性产品;到推广阶段与当地KOL共创内容,持续通过数据反馈优化策略。真正的本土化不是简单开设当地账号,而是让每个环节——从产品设计到内容运营——都深度融入当地文化和热点。产品只是载体,文化共鸣才是核心。
RE BOUND:你们会从泡泡玛特的IP上吸取经验吗?
Lim:我觉得各家都在做这件事。我们不会从设计风格或IP设定上照搬他们,因为我们毕竟要走自己的路。但消费习惯和喜好是他们做得好的地方,我们肯定要去学习和吸取经验,了解他们为什么选择这种风格和元素才是核心。
RE BOUND:在海外定价策略上,你们会有什么样的考虑?比如在泰国或东南亚是一个区域定价,还是有什么标准?
Lim:定价要考虑出海的成本,包括物流成本、关税以及当地消费税等。每个国家的政策不一样,我们会结合这些政策做价格调整。
RE BOUND:利润比例跟国内相比,是差不多还是高一点?
Lim:不太方便透露。因为存在物流费用、税费、消费税等成本问题,海外价格可能会高一点,但我们不会去“割海外韭菜”。
RE BOUND:出海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挑战?
Lim:挑战肯定有。去年是我们正式做出海业务的第一年,每个板块都遇到了挑战。比如社交媒体平台的本土化运营,需要时间去了解当地文化。我们不仅要了解,还要运用,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我们在推广时,要把产品的表达调整为符合当地文化和当下流行话题的方式,这也需要时间。
还有文化的接受差异、库存节奏、物流时效,以及官宣产品到达当地的时间滞后等问题。
RE BOUND:和KOL合作其实也是一个交流和了解当地的方式。你们在选择KOL上有什么心得体会吗?
Lim:当时泰国市场并没有太多垂直类博主,我们更多地选择了破圈类博主,他们在其他行业或领域有一定影响力。我们通过和这些博主沟通,让他们喜欢我们的产品,愿意发布我们的产品。这样,我们的用户不仅来自垂直类博主的粉丝,还能拓展到新的用户群体。
RE BOUND:这些破圈类博主的效果比垂直类博主更好?
Lim:因为当地垂直类博主太少,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先从垂直类拓展,但当时没办法。不过,这些破圈类博主带来的效果比预期要好。
Heyone黑玩在海外展会活动,来源:受访者提供
RE BOUND:你们现在线下的渠道除了快闪展会,还有合作门店的铺货,有没有自营门店的计划?
Lim:我们有考虑自营门店,但不会很快落地。目前我们在海外的合作门店渠道还在持续拓展。比如2024年,我们在东南亚区域的合作门店已经超过了100家。现在海外主要就是三个方式:线上的电商、线下的快闪展会和合作门店。对于潮玩品牌来说,这几个渠道都要做,不能只做其中一个。
RE BOUND:除了泰国,你们还在做东南亚其他国家和欧美市场。欧美市场现在是什么情况?
Lim:我们是从今年才正式开始拓展欧美市场的。目前进展还算理想,我们短时间内拓展了很多渠道。但欧美地区物流距离较长,客户沟通到货物抵达的周期比较长。
RE BOUND:欧美市场还在探索阶段,在欧美市场主要推东方美学、高端定制类产品,对吧?
MIIMI国风系列,来源:受访者提供
Lim:对。欧美消费者对艺术性要求较高,他们更关注玩具背后的内容和故事。我们发现欧美消费者对MIIMI的国风系列非常喜欢,因为这种风格区别于他们原有的产品。他们看到后会觉得很神秘,甚至会通过产品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和灵感来源。
RE BOUND:欧美市场是不是更需要讲故事性,或者高端美学定制,才能让投入产出比更平衡?
Lim:与其说是投入产出比更平衡,不如说是要结合当地的消费习惯和喜好。他们更关注艺术性和背后的故事,所以我们主推东方美学概念。
RE BOUND:现在潮玩品牌越来越多,像LABUBU也带来了一波流量和关注,也有一些低价品牌崛起。现在可能到了后半场,有什么制胜秘诀?
Lim:首先,一个优秀的IP肯定要具备穿透语言和文化壁垒的能力。如果人设立得好、情绪打动得好、故事讲得好,它自然有跨文化成长的能力。这也验证了我们为什么要持续打造IP。
海外市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跟风市场,而是由生命力驱动,结合文化敏感度,内容要耐看。一旦建立了链接,粘性是非常高的。我们期待的不是短期爆红,而是希望在当地建立长期的生命力。
RE BOUND:现在中国潮玩出海,还是一个比较蓝海的赛道吗?现在都说经济下行期,潮玩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赛道,海外市场是不是也有很大的机会?
Lim:我觉得机遇是非常大的。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说经济下行期,但潮玩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潜力。海外市场那么大,很多国家我们还没有进入,哪怕是一个看似饱和的市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增量。
我们考虑进入一个海外市场,并不是单纯看它是不是红海或者蓝海,而是看我们自己的品牌和产品在当地有没有市场潜力。只要我们觉得有潜力,我们就会去尝试进入。
RE BOUND:黑玩未来的出海规划和目标是什么?有没有特别看好的市场?
Lim:今年我们的战略规划主要是深耕东南亚,同时开发欧美潜力市场。欧美是我们下一步要主力拓展的区域,但我们也不会放弃过去在东南亚已经取得的成绩。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些欧美国家都是潜力市场,我们也看到了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的市场潜力。这些国家对我们来说,都是可以去尝试开拓的。
RE BOUND:潮玩品牌在国内做到多大的体量,比较适合去开发海外?你们内部有没有这种测算?
Lim:我觉得出海的动作并不是单纯看国内做到多大才能去做海外。关键是要看品牌有没有出海的决心。即使在国内做得不好,也有可能在海外找到市场。比如有些产品在国内没有受到欢迎,但在海外却很受欢迎,这都是有可能的。
RE BOUND:如果下定决心要做出海,就一定要去做哪几件事情?
Lim:我觉得有三个关键点:IP、产品以及运营模式。只有把这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
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时代,经济越下降,潮玩卖的越猛。
从数据上来看,相比于内卷的国内,海外潮玩市场确实极具吸引力。据大数跨境数据,2024年全球潮玩市场规模达4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00亿元),2020年至2024年间,市场规模增长100%以上。中国潮玩市场2024年规模估计764亿元,预计2026年突破1100亿元。
作为行业标杆的泡泡玛特,数据更为可观。去年,泡泡玛特2024年海外营收同比增259.6%,其中东南亚市场增长达619.1%。
这是一个相当振奋人心的数据。要知道,全球潮玩市场418亿美元规模中,中国产能占60%,但海外渗透率不足10%,这背后仍有相当大的空间。
但红利期不会一直存在,在文化差异、渠道打通、精细化运营等等挑战面前,从中破圈突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如今,东南亚的潮玩热潮已经开始显示退化趋势,新兴市场还有待开发。
另外,巨大的利益和市场面前,当下潮玩出海的竞争或许已从1人变成1万人。目前,行业普遍共识是“资本弹药×原创IP生命力×本地化能力=穿越周期船票”,90%企业将被淘汰。
最后,用中泰资管梁勤之的一句话来结尾:“潮玩出海不是追风口,而是造风者的持久战。短期看效率,中期看IP,长期看生态。”
2021-11-05 11:52
手游攻略2021-11-19 18:38
手游攻略2021-10-31 23:18
手游攻略2022-06-03 14:46
游戏资讯2025-06-28 12:37
单机攻略